|
科学推进全市海洋与渔业再上新台阶 |
——2015年全市海洋与渔业重点工作解读 |
|
□本报记者 侯江宏 王 莹 通讯员 马 康 2015年,全市海洋与渔业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国家、省市经济工作、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法治思维指导工作,以改革精神创新工作,以服务理念改进工作,以安全底线保障工作,着力推进海洋的综合管控能力和现代渔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全市海洋与渔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2015年,力争实现海洋主要产业总产值1570亿元。其中,渔业总产值330亿元,水产品总产量61万吨。将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创新渔业科学发展理念 加快现代渔业转型升级 我市海岸线长143公里,管辖海域面积1400平方公里;淡水水面60多万亩,渔业资源丰富,发展优势突出。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北湾南库两水”(莱州湾、峡山水库、卤淡水和山泉冷水)自然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现代渔业产业,产业体系已初具规模,培育了参、虾、蟹、哈、贝、鮃、鳎、鲟、鳟、鲤等十大渔业主导特色品种,已形成70万亩浅海滩涂增殖业,15.5万亩精养池塘养殖业,140万立方水体集约工厂化养殖业,60万亩湖库生态增殖业。2014年,全市渔业总产值319亿元,水产品总产量60万吨。2010以来,全市累计水产品总产量266万吨,蛋白质当量相当于106亿斤粮食,充分发挥了渔业显著的代粮、节粮、促粮作用。 2015年,全市现代渔业发展将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以养为主,走增殖、养殖、捕捞、加工、休闲渔业相结合的路子,推进渔业向生态化、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转型升级,不断增强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抓园区促升级。把省级现代渔业园区作为现代渔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市海洋与渔业局成立了现代渔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现代渔业园区建设规划,强化园区科技支撑,全面提高园区建设科技含量,现已科学规划了3 1个省级示范园区,总面积30万亩,投资27亿元。今年将进一步整合现代渔业优质鱼项目等各类资金,从已获批的17处省级渔业园区中,集中力量,扶持打造1—2处“一园多主体”、全产业链、全生态链、全服务链支撑的省级现代渔业示范园区。同时,把渔业园区建设融入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大氛围,实现渔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步发展。力争2015年园区渔业产量占渔业总产量的19%,产值占渔业总产值的33%以上。 抓龙头促发展。加快渔业龙头企业培育,实施“大渔带小渔”计划,鼓励和引导渔业龙头企业领办合作社,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渔户”模式,发挥龙头企业在技术、资金、市场、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打造集养殖、捕捞、加工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合作社,提升合作社质量内涵,带动渔户共同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市渔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86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15家,带动渔民7000多户,辐射面积80万亩,占养殖面积的57%,占渔业总产量的69%,合作社渔民成员收入同比提高20%以上。2015年,重点在寿光、昌邑开展渔港、海蜇捕捞渔业专业合作社创新试点,为社会提供渔船审批、燃油补贴、船员培训及海蜇的日常海上管理等便捷式服务。 抓质量创品牌。积极培育特色鲜明、质量稳定、信誉良好、市场占有率高的水产品地域特色品牌,全市“三品一标”总数突破200个,其中认证寿光毛蚶、羊口咸蟹子、潍河鲤鱼农产品地理标志22个,居全省第一。峡山湖有机鱼认证面积达22.6万亩,已成为江北最大的野生有机鱼生产基地。同时,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和国际品牌食品博览会,提升潍坊梭子蟹、寿光文蛤、昌邑大对虾、峡山野生鱼、临朐冷水鱼等渔业品牌的知名度。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水产品质量水平。加快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2015年创建15处省级以上健康养殖和标准化基地。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对优势产品的宣传力度,年内组织3次以上展览会和推介会;结合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水产品认证,加大优势水产品质量认证标志、产品商标注册力度,新注册产品商标10件,新增地理标志2个,新增水产品名牌3个。 抓项目强基础。近年来,围绕我市区位及资源优势,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全力推进渔业重大项目建设。特别是在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优质鱼产业、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渔业资源修复、现代渔业园区建设、海洋牧场、潍坊渔港等重大项目建设,总投资已达43亿元,其中上级资金6亿元。2015年重点规划实施渔港及渔港经济区、渔业原良种场体系、“海上粮仓”、“放鱼养水”、冷链物流、海外渔业、水产品质量保障、渔业信息化等渔业工程,力争基础建设投入有较大幅度增长,支撑保障能力得到明显加强。 抓科技促创新。加强与有关高校、科研院所交流与合作,围绕渔业新品种培育、新技术研发进行重点攻关。目前,昌邑海丰、山东龙威、潍坊新海先后与赵法箴院士、雷霁霖院士、麦康森院士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院士工作站,通过产学研密切合作和承担国家及省市重大项目来提升潍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昌邑市海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通过院士工作站平台,成功研发了抗病力强、生长快的“中国对虾‘黄海3号’新品种。昌邑浩源养殖有限公司与烟台大学合作成功完成单环刺螠人工繁育,并在单环刺螠培育和池塘养殖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填补了该项技术国内空白。今年科技创新工作将大力实施科教兴海兴渔战略,探索海洋与渔业技术科技人员股权激励改革试点,支持鼓励重大科技创新。进一步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高层次的海洋与渔业智力和人才,围绕渔业发展亟待解决的水产良种育苗、涉外渔业、水产品加工流通等课题,进行重点攻关,解决制约渔业生产发展的技术难题。加快推进基层渔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的实施,建立完善渔业技术推广体系,有效提升推广体系技术指导服务能力。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抓好渔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大力培养各类渔业专业人才,提高渔民素质和行业整体水平。 以海洋创新项目为支撑 实现海洋经济的新突破 近年来,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这两个国家级战略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省级战略的实施,潍坊处于“三区”叠加的关键节点,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良好基础和诸多优势。特别是从2012年起,市海洋与渔业局抓住国家启动实施海洋经济发展区域示范工作的有利时机,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项目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海洋新兴产业发展。2014年,全市海洋主要产业总产值达到1435亿元。截至目前,潍坊市储备了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项目190个,其中25个项目获批实施,扶持资金1.1730亿元,获批项目个数和扶持资金数量位居全省第一。2015年,市海洋与渔业局将认真研究国家、省关于海洋产业发展的新政策,积极对上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扶持,储备并组织实施好一批管长远、增后劲的好项目、大项目,推动全市海洋经济突破发展。 深入谋划实施重大项目储备工作。围绕推进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装备等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做好190个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储备及优化提升。围绕海洋生态建设,重点做好41个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等项目储备。同时,指导企业做好项目的规划、论证等前期准备工作,为争取更多的上级项目资金打好基础。 指导企业加快已获批的36个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项目实施,着力打造滨海海洋产业特色园区。重点以华辰生物、中海制药、亚康制药等20多家海洋生物制药企业为依托,投资18.21亿元,开展海藻类制品、海水养殖重要疾病高效专用药物、生物肥料与生物农药、蛋白酶制品等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以天瑞重工、欧普诺生物科技、开元电子等10多家海洋装备企业为依托,投资14亿元,开展载人潜水器、海洋钻井平台、海洋油井水泥自动干混装置等产品的研发及规模化生产。力争2015年我市海洋生物高效健康养殖业产值增长15%以上,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业产值增长20%以上,海洋装备业增长25%以上,建成成果转化示范基地20个、产业化示范园区10个,培育形成若干特色显著、优势突出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 创新海洋发展服务管理 提升海洋经济保障能力 加强海洋综合管理,是实施海洋经济战略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市海洋与渔业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立足单位工作职能,切实做好统筹保障用海需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强力助推潍坊滨海海洋经济新区建设。去年以来,森达美港、寿光港、山东海正、寿光墨龙等项目用海先后获省政府批准,取得填海指标516.4202公顷,占全省指标的22.5%,保障了全市港口、临港物流及工业园区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2015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区建设“四个统筹”、“九大重点任务”的具体要求,进一步推进集中集约用海,科学配置海域资源,实现海洋资源的科学、有效利用,为滨海海洋经济新区建设提供用海保障。 提高海洋资源集中集约利用水平。强化集中集约用海规划的实施,引导优质项目向已批规划海域内聚集,着力盘活存量海域,提升海域资源的价值。加快推进潍坊海洋功能区划和县级海域规划的报批实施工作,切实规范用海行为,提升海域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水平。同时,按照市委全面深化改革方案的要求,加快推进直通车制度及相关配套实施细则的制定和颁布实施,切实合理简化用海建设项目审批手续。 全力服务保障重大项目用海。针对2015年全市沿海地区开发建设用海需求,对项目用海早谋划、多沟通、快推进,积极争取省厅支持,最大限度地消除围填海指标的制约。特别是针对潍坊港及港口经济区等重点发展区域的项目用海,开展集中统一论证、环评,提高用海审批效率。 更新理念创新执法方式 以确保海洋与渔业安全 以更新理念、健全机制、创新方式、提高能力为重点,树立“执法就是服务”理念,创新执法方式,实现由单项执法向综合执法转变,由传统执法向以“四大安全”监管为主转变。 确保海洋生态环境安全。切实加强海洋环境监管力度,加快制定海洋环保规划和工作实施方案。以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和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排污口检查为重点,深入开展海监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确保渔业生产安全。开展好渔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重点加强渔港、渔船安全管理。按照安全生产网络实名制的要求,加快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渔船安全生产监管网络,细化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实现全过程,全覆盖监管,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 确保涉外渔业安全。严格落实包保责任,强化执法监管,推进渔船信息动态管理和电子标示系统建设,实时掌控渔船动向。加强对涉外作业渔民和企业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渔民和企业严格遵守中日、中韩等双边渔业协定和有关法律法规,严防渔民进入朝韩敏感水域捕捞作业,严防涉外事件的发生,确保渔民群众安全。 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深入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市水产育苗、养殖单位进行拉网式执法检查,实现“全方位、无缝隙”监管,以高压态势严厉打击违法用药行为,确保苗种生产许可制度、安全用药制度、健康养殖档案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狠抓党员干部作风建设 打造廉洁高效过硬队伍 去年以来,市海洋与渔业局深入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全局共联系涉海涉渔企业20家,走访渔民126户,帮助联系点、企业和渔民解决各类困难问题213个。全面梳理加强作风建设各项制度,制定了局学习教育、会议活动、公务接待、调查研究、公务用车等制度规定和具体办法,总计新出台制度5项,修订制度10项。通过活动的开展,干部队伍的思想认识提高、宗旨意识加强,精神风貌明显提升,展现出了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激发了锐意进取的工作热情,在全局形成了心齐、气顺、劲足、实干的氛围。2015年,市海洋与渔业局将以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大讨论活动为契机,破除传统思维定势,拓宽大视野,面向未来看海洋,跳出渔业看渔业,推进海洋与渔业工作思路创新、政策创设和方法创造。 坚持求真务实不放松,高效服务不懈怠,勇用于担当争一流,把抓好工作落实、提高工作效能、争创一流业绩作为改进机关作风的着力点,努力在作风建设上取得新的成效,确保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高效率落实,各项工作高速度推进,各项任务高标准完成。 切实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严厉查处推诿扯皮、办事拖拉以及“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为难群众的行为。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坚决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五个切实履行”,做到常研究、常部署,抓领导、领导抓,抓具体、具体抓,形成党风廉政工作横到边,纵到底,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上、业务上、作风上过硬的高素质海洋与渔业队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