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车市楼市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国内国际
 
标题导航
房产政策放松方向明确 
3月房地产市场迎小阳春
暂不发新版不动产登记证书
2015年03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资“让位”消费
房产政策放松方向明确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关楼市的消息依旧是不少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到“稳定住房消费”、“分类指导”、“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等论述,给外界带来积极预期。
  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从政策表态和市场现状来看,“去投资化”无疑已经是当下楼市的主基调,未来房地产将更多体现其作为居住产品的消费属性,弱化作为投资品的投资属性。而结合近年来房地产企业加速去库存力度,试水多元化发展等举措来看,则体现这个行业正逐渐告别“高利润时代”。
■ 解读
政府工作报告揭示楼市政策基调

  在今年的两会中,政府工作报告则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稳定住房消费。扩大消费要汇小溪成大河,让亿万群众的消费潜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并强调“坚持分类指导,因地施策,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两会上的这些政策论述,与过去多年来强调的“调控”基调发生了明显变化,而且首次将“稳定住房消费”和“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写入报告,说明楼市政策已经正式告别了“防止房价过快上涨”的调控模式。这一表态加上此前央行降准降息的“利好”,明确了房产政策放松的基调,将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从2001年开始,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思路已经不断出现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从最初的“发展”,到随后的“鼓励”、“改革”,到2005年的“调控”,至此,“调控”成为近十年的主流表述。但从2014年开始,“稳定”频频出现,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分类指导、因地施策,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在此前的住建部会议也曾有类似表述,即明确2015年将以市场的自身变化为基础,积极应对新局面、新问题。
  在谈到保障房建设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住房保障逐步实行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并举,把一些存量房转为公租房和安置房”,也和此前住建部强调的“拓宽保障房源渠道,注意通过市场筹集房源作为保障房”高度相似。
  国家统计局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楼市政策表述的变化,标志着2011年以来持续紧缩的房地产调控终于明确定调。但潘建成也指出,报告同时也将住房定性为“消费”,是满足基本居住需求,对于把住房作为投机投资的行为,同样不鼓励。“稳定住房消费,表明了决策层希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政策解读报告分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稳定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稳定住房消费成为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表态,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 纵深
新常态也给行业带来新机遇

  2015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变动情况显示,2015年初的房价依旧处于下降通道。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自2014年起,中国的住房商品化地理扩张浪潮基本结束,三、四线城市出现了长时间的房价下降;房屋新开工持续增长的趋势结束,新开工和投资热情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这不是2008—2013年房地产调控的结果,而是代际更替、住房自有率上升后出现的正常信号。”研报表述称。
  “我们判断,在此政策背景下,市场会长期保持价稳量增格局。”研报认为,现在的政策是中国房地产市场问题的长期有效解决办法,既能有效避免销售去化风险,又可以部分解决供给过大和区域不平衡问题,行业可持续性明显提升。
  “站在新常态的高度看,中国房地产从量价齐升的2013年高涨走势转入缩量价格有所下行的2014年调整市不是偶然的,与中国经济降速、去杠杆、调整结构等有直接关联。”合富辉煌房地产经济研究院院长龙斌表示,新常态下房地产也迎来众多机遇。如政策直接干预市场减少、改革红利、创新、启动内需机遇等。
  “总的来看,对于2015年及以后的房地产市场,不能悲观看待,房地产市场很可能会受惠新常态强大的平衡力量。”龙斌说,对于房地产而言,这意味着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不过,他认为很多新的问题如供应过剩、市场分化严重、不少城市购买力不足、新兴的主力购房人群需求变化、土地等成本居高以及互联网新技术冲击等接踵而来,挑战是全方位的,需要行业认真研究和对待。
  知名经济学者巴曙松表示,随着市场供需趋于平衡,房价涨势放缓,成本上升,这意味着房企“高利润时代”的终结。而随着房地产行业从住宅市场的过度繁荣进入多元业态,住宅地产、工业地产、商业地产、房地产金融等兴起,未来前期调研、产品设计以及后期的物业管理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本刊综合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