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组织 ◆合理布局 ◆创新举措 |
市供销系统全力做好春耕备播农资供应 |
|
|
本报讯 (记者潘来奎 孟祥风)春耕时节,市供销系统精心组织,认真抓好化肥、农药、农膜等春耕生产物资组织和供应工作,确保全市春耕农业生产顺利进行。截至目前,全市供销系统已落实各类化肥40.5万吨,农药3200吨,农膜3000吨。 深入开展“放心农资工程”,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面清理整顿供销社农资经营网点,提高准入门槛,实行统一标识,推动依法经营,坚决杜绝制假售假、坑农害农等违法行为,建立适应农业生产、农民要求的农资经营网点新布局。积极开展农资联合采购、统一配送、直供直施,建设功能完善的配送中心,上联生产企业,下联市场终端,直接面向农民,构建优质、高效、安全的农资流通网络,从源头上防止假冒伪劣农资进入供销社网络。不断提高农资技术服务水平,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和科学用药指导,建立健全农资技术服务体系。 合理布局,规范服务网络建设。加快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建设,整合网络资源,建设县有农资配送中心、镇有区域分销中心、村有农资销售终端的三级销售网络。以“社村共建”和大田托管为切入点,依托农资龙头企业,实施农资联采、测土配方、统一配送、直供直施。农资配送中心成为信息整理、发布和组织农资物流的综合平台,监控物流的各个环节并负责落实。目前,全市已建立农资配送中心12处,设立放心农资店1176家,实施统一农资配送和送货上门服务,方便农民购买农资。 推广测土配方、精准施肥,实现增产增收。根据我市土壤档案,实施按方抓药、精准施肥,积极为农民生产适合当地土壤的配方肥,开拓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业企业等规模用户。目前,全市已建成16处智能配肥站。推进高毒农药政府储备管理,在各县市区建立起了18支专业水平高、反应迅速的高毒农药服务队伍,确保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