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国土资源局创新举措,着力增强内生动力,全力提升服务效能—— |
强化“内功”助推提升市区 |
|
|
□本报记者 赵欣波 通讯员 于 倩 全市供应各类建设用地总量居全省首位、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地质公园群城市、成立山东地理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举办国家测绘法宣传日山东主会场活动、市县两级“数字城市”建设全面完成……去年是市国土资源系统硕果累累的一年,很好地发挥了保资源、保发展的作用,展现了突出的服务保障能力。今年以来,市国土资源局以提升市区为契机,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创新性开展工作,着力增强内生动力、提升服务效能,保障提升市区工作深入开展,继续在潍坊改革发展大潮中建功立业。 新引擎 创新性项目添活力 近日,市国土资源局确定了2015年创新性项目计划共计24项。从办公室、组织人事科、机关党委,到土地储备中心、土地整理中心、矿产资源管理中心,所有的科室、直属事业单位都有1至2个创新性项目在列。 这24个创新性项目均采取了以往没有采取过的工作方法或技术,有的项目的做法在省内、国内领先,甚至能填补我市、我省或国内空白。比如,规划科提报的《大中型水库用地预审办法》,按照《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将大中型水库用地的水库水面用地和坝体用地予以区分,从而减少新增用地规模和用地计划指标使用,节省建设用地空间。耕保科提报的《潍坊市国土资源局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对风险评估的指导原则、范围内容、责任主体、工作程序做出具体规定,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稳定风险,推动各方面工作顺利开展。执法监察支队提报的《执法监察网格实名制管理责任机制》借鉴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办法,构建立体网格化管理机制,实现层层监管,时时监控,人人有责,严格追责的执法格局。 该局规定,创新性项目必须是能够引领工作开展,促进工作品质提升、上水平的新项目,应是系统内尚未开展或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做法,做好结合文章而提出的新项目,不能是原有工作继续推进或延续。这些结合了外地先进经验、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好点子,凝结着在实践中创新的火花,闪烁着国土人勇于创新的智慧光芒,引领工作不断实现提质增效。 新动力 “我与城市共提升” 根据市里统一安排,市国土资源局深入开展了“做主人,争先锋,我与城市共提升”主题活动,最广泛地动员、引导全市国土资源系统深入了解、支持和参与提升市区工作。 提升整体工作水平,为“保护资源、保障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着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用地保障能力,加大建设用地保障力度,坚持有限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确保大项目、好项目及时落地。着力提升市区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建立奖惩激励约束机制,加大闲置低效用地处置力度,加强批后监管,大力发展“飞地经济”,推进节地型企业、节地型单位、节地型社会建设。着力提升数字潍坊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推广应用水平,着手编制“十三五”基础测绘规划,编制《潍坊市政务工作用图》,加强测量标志管理,积极争取国家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试点,用科技手段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着力提升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明确产业基地的功能定位、管理模式、体制机制,争取有优势企业单位入驻基地,助推产业发展和基地建设实现新突破。着力提升维护群众权益的能力,进一步规范征地行为,严格执行市政府颁布的新征地补偿标准,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提升个人岗位能力,锻造一支与提升市区工作相适应的干部职工队伍。着力提升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坚持“一线工作法”和班子成员包靠县市区工作联系点制度,完善重大决策出台的规则和程序,充分发挥门户网站、12336举报电话、行风在线等平台的作用,搭建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着力提升干部职工履行职责的能力,让广大干部职工真正成为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先行者。着力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管理,建立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聘请法律顾问制度,进一步完善国土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着力提升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提升审批服务质量,认真落实党委主体、纪委监督“两个责任”,强化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权力运行监督制约,让干部职工远离腐败和失职、渎职的危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