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特别关注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亚投行的超46国“朋友圈”
2015年04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亚投行的超46国“朋友圈”



  3月31日是亚投行接收新意向创始成员国申请的截止日期。截至31日下午18时,提出申请以意向创始成员国身份加入亚投行的国家总数已达46个,其中30个国家已成为正式的意向创始成员国,亚投行筹建迈出实质性步伐。
  重量级“朋友圈”:
遍布五大洲
G20占13席

  作为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区域新多边开发机构,亚投行去年10月启动筹建时,首批签约的意向创始成员国,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21个国家。不到半年,绝大多数成员是亚洲国家的亚投行,突然“火”了起来。
  3月12日开始,七国集团中的英、德、法、意四国先后提交申请,希望以意向创始成员国身份加入亚投行。随后,申请的名单越来越长,韩国、澳大利亚、丹麦、荷兰、巴西、埃及、芬兰、俄罗斯……
  亚投行究竟会有多少个意向创始成员国,最终会在4月15日见分晓。但仔细分析目前46个提出申请的国家,其强大阵容足见亚投行的魅力所在。
  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已占四席:中国、英国、法国、俄罗斯。
  G20国家中已占13席: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澳大利亚、土耳其、韩国、巴西、俄罗斯。
  按大洲分,亚洲30国,欧洲12国,大洋洲2国,南美洲1国,非洲1国。
多国扎堆加入:
分享亚洲机遇
争抢“话语权”

  亚投行的朋友圈中,既有新兴市场国家,又有发达国家;既有区域内国家,也有区域外的国家;既有世界主要经济体,也有中小经济体。近期一波又一波国家扎堆加入亚投行,究竟为什么?
  “全球经济的重心正在东移,亚洲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对基础设施的强大需求,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很大,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市场,大家都想参与这个市场。”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姚枝仲说。
  据专业测算,到2020年,亚太地区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市场的资金需求规模将高达8万亿美元,而现有的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多边机构都没有办法满足这个资金需求。
  对于申请国而言,3月31日是一个分水岭。只有截止日期之前提出申请的国家,才能成为亚投行的意向创始成员国。
  “较之普通成员,意向创始成员拥有很多优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金灿荣介绍说,创始成员可能拥有一个永久的执行董事位置,执行董事就有发言权。创始成员国还会拥有更多投票权,并有望优先获得融资支持。
  多国扎堆加入还有一个现实考虑,即尽早参与制定亚投行的“游戏规则”。财政部消息,3月30日至31日,对章程制定至关重要的亚投行第三次谈判代表会议在哈萨克斯坦举行。很多国家赶早加入亚投行,就是为了能以创始成员国身份与会,参与章程制定等实质性问题。
“富国”加入的“双刃剑”:
降低融资成本
考验运营水平

  随着英、德、法、意等发达国家齐刷刷宣布加入亚投行,随之而来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它们会给亚投行带来什么?
  “这些富国加入,有助于提高亚投行信用评级,降低成本。”姚枝仲说,西方大国的信用评级较高,不少是AAA资质,它们的加入会提升亚投行的资信水平,降低融资成本。
  成员多了,如何兼顾公平和效率,如何确保透明,是亚投行必须解决的问题。要避免国家之间因利益分配等产生矛盾,就需要在贷款资金分配方面力求透明公正。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阮宗泽说,发达经济体加入亚投行,可能吸引到更多优秀人才,他们会带来一些先进的理念,确保打造一个高标准、有效率、透明的亚投行。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指出,加入亚投行的这些国家处于不同的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其国际合作理念和文化传统有差异,且每个国家的利益诉求也不尽相同,这些分歧可能体现在章程制定、管理运营等多个环节,考验着亚投行和中国政府。
  比如,在制定章程阶段,亚投行区域总部花落哪里?高管名额怎么分配?这些问题都会引起成员国的激烈竞争。
中国股权:
不以老大自居
利益共分享

  关于亚投行的诸多悬念中,有一个已有答案,即根据去年10月签署的筹建亚投行备忘录,亚投行总部将设在北京。但股权分配、中国是否行使一票否决权等问题依然是热点。
  官方消息明确,亚投行的股权分配将以GDP为基础,其中亚洲成员的股权占比可能在70%到75%之间,亚洲以外国家分配剩余的25%到30%股权。这意味着中国成为亚投行第一大股东基本已成定局。当然,随着成员国数量增加,每一个国家的股份比例都会下降,中国也不例外。
  “中国作为第一大股东将为亚投行提供必要的资金,第一大股东的地位不是特权,而是责任,是担当。”亚投行多边临时秘书处秘书长金立群的这番话,实质向外界表明,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将会遵循国际通行准则,不会以老大自居,而是平等待人,有事好商量。
  正是中国秉承的这种有钱不任性、有事好商量、规则大家定、利益共分享的正确义利观赢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信任。
  尽管有一些阻力,中国一直表示亚投行是个开放、包容的平台,并与美国、日本等国家保持沟通。正是这种务实而真诚的态度,打消了很多国家觉得加入亚投行就是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的疑虑,才出现过去十多天西方抢搭亚投行“末班车”场面。
与现有多边机构的关系:
补充完善
而非颠覆

  在不少西方国家宣布申请加入亚投行后,有些声音质疑,中国是在现有多边国际机构之外“另起炉灶”,在挑战现有国际金融秩序。
  “亚投行将是一个带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多边开发金融机构,它对世界银行、亚行是一个补充,而不是替代,是对现有国际金融秩序的完善和推进,而不是颠覆。”金立群说。
  亚投行不以减贫为主要目标,而是要投资准商业性的基础设施,实现亚洲地区的互联互通。这一定位也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行、亚行等机构的支持,他们一致认为与亚投行之间合作的空间很大。目前,世行已与亚投行在新机构的标准、框架制定等方面展开合作。
  30日,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特别代表、财政部长雅各布·卢也表示,美方期待在促进基础设施发展方面同亚投行合作。
  而对于美国等西方大国质疑的亚投行运营标准和保障政策问题,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已多次表示,亚投行会借鉴吸收现有多边国际机构的好做法,但也会摒弃一些官僚主义和过于繁琐的做法,不走弯路。“亚投行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为主导的多边开发机构,未来会更多考虑发展中国家的诉求。”
亚投行“时间表”:
年中签署章程
年底正式运营

  从目前已知的信息看,距离年底亚投行开张运营,至少还需要一次谈判代表会议,争取年中完成章程谈判并签署,之后经成员国批准生效,年底前正式成立亚投行。这是财政部给出的亚投行筹建“时间表”。
  从架构上说,目前,中方作为亚投行发起方和东道国担任谈判代表会议的常设主席,承办会议的成员国担任当次会议的联合主席。秘书处从专业角度为章程谈判提供技术支持,金立群为秘书长。
  “治理结构将是亚投行章程中最重要的部分,目前各方正在进行磋商。”楼继伟介绍,亚投行将设立理事会、董事会和管理层三层管理架构,并将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决策的高效、公开和透明。
  成立后的亚投行将以何种理念运营?金立群透露,亚投行的核心理念是精干、廉洁、绿色。亚投行将是高度精简的机构,专业人员全球招聘,坚决杜绝机构拥堵;将对腐败实行零容忍度;将促进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实现人类和自然和谐共处。
立足基本面 共创新未来 ——以平常心为亚投行点赞
  如今,亚投行建设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节点,前瞻未来应回归其作为一家新生的多边开发银行的基本面,在给予期待的同时,更应保持平常心。
是利益更是责任
  亚投行之所以受到多方追捧和舆论热议,其根本原因首先在于,这一倡议抓住了顺时应势的“利益”纽带。亚太是全球经济最富于增长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而基础设施正是撬动发展的“金钥匙”。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事务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告诉新华社记者,英国作为欧洲国家率先宣布加入亚投行是务实的理性选择。他说,从经济上看,亚投行将为地区乃至世界带来共赢的巨大利益点,英国没有理由拒绝,世界不应再以冷战思维下的东西方概念来看待这一事物。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主任胡里奥·里奥斯说,加入亚投行对西班牙企业意味着新的商机。这类观点在宣布加入亚投行的国家当中,有着广泛的共识。
  而中国倡议成立亚投行更意味着愿意对世界发展承担更大责任。2005年,时任美国副国务卿的佐利克呼吁中国应担当“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十年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以开放胸襟务实合作,有意愿也有能力为世界提供更多的全球公共产品。亚投行以及刚刚宣布了愿景与行动计划的“一带一路”战略就都是中国责任的体现。
  亚投行多边临时秘书处秘书长金立群说,中方倡导建立亚投行,目的是为了尽可能满足亚洲地区基础设施融资需求巨大的客观需要,中国将通过承担更多的责任,来促进亚洲地区的合作和多赢之举。里奥斯说,中国表示在金融等领域承担更大和更明确的责任,这预计会在该地区产生重大影响。“亚投行的出现使亚洲打开了一个新的发展动力之门。”国际金融论坛(IFF)研究院院长肖耿认为,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在国内和国际开发领域积累了可观的经验,完全可以对亚洲以及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积极贡献。
是创新亦是补充
  亚投行是国际金融领域的新事物,是成长势头劲健的新生命,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由一个发展中国家发起创立的多边国际金融机构,其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创新。
  金立群说,亚投行将是一个带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多边开发金融机构。它将是由所有成员国通力合作共创的新型多边金融机构,将会广泛代表各成员国的利益,将充分借鉴现有多边发展机构的良好做法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
  亚投行已经创造了历史,对此,世界应无疑义。同时,不应忘记,亚投行正是现有国际金融秩序的产物,是对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
  加拿大智库国际治理创新中心学者何兴强告诉新华社记者,亚投行的一大优势在于将广泛地由其成员国所代表,将主要采取协商一致、创造共识的方式来进行治理和决策,它将是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和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主任刘东民认为,设立亚投行表明,中国这样的亚洲新兴经济体希望能更多以建设性的姿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
有信心更须平常心
  作为一项新生事物,没有人确保亚投行的未来不会遇到风雨挑战。众多国家搭乘亚投行的“顺风车”表明世界为亚投行投了信心票。在其创设的开端,观察者更应以平常心来对待。
  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非常驻研究员魏欧林注意到,最近一段时间,关于亚投行的讨论过于意识形态化,这偏离了亚投行的基本面。他说,亚投行首先是一家银行,是一家多边开发银行,最终要以多边开发银行的规则来运作。
  针对某些国际媒体讨论的有关亚投行如何遵守既有规则和保持高标准的问题,国际金融专家认为,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也是学习、借鉴并遵守国际规则的受益者。但在采用国际规则的过程中,要适应本国的发展进程。
  无庸讳言,作为亚太区最重要的一个利益攸关方,美国政府目前对亚投行的态度已经出现转变。美国财长雅各布·卢日前在访华期间表示,美方欢迎支持有助于基础设施发展的倡议,欢迎中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期待在相关方面、通过有关渠道同亚投行合作。亚洲另一个重要经济体日本也表示将在未来几个月研究有关亚投行事宜。
  亚投行建设不会在意一时的荣光,它的未来与发展远景,将与地区经济繁荣和全球金融稳定相联结,这一过程注定值得世界长期关注。
 ■ 时评
亚投行“大写” 互利共赢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人气”一路攀升,“朋友圈”扩容消息接连不断。3月31日是亚投行接收意向创始成员国申请的截止日。截至31日18时,共有来自五大洲的46个国家提出申请,包括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的4个,二十国集团中的13个。
  除亚洲国家,这么多域外国家纷纷加入亚投行,是对倡议国中国投出的一张信任票,更是互利共赢的典范。
  经济总量占全球三分之一的亚洲,是当今世界最具经济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地区,基础设施的大发展必将打造区域互联互通新格局,并有望带动亚洲实现新一次经济腾飞。这样的发展机遇,很多国家都不想错过。此外,作为积累了丰富金融经验的欧洲大国,拥有亚投行创始成员国的身份,不仅可以参与亚投行的规则制定和机构管理,还可以参与未来亚投行融资业务。
  对于很多亚洲国家而言,亚投行将为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提供金融支持,从而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经济增长注入持久动力。据专业机构预测,到2020年,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市场的资金需求规模将达8万亿美元。在本国资金供给不足,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现有多边金融机构资金限制过多等情况下,亚投行提供了全新的融资选择。
  对于一些资金富裕国而言,亚投行意味着一个全新的投资平台。一些石油出口国和部分贸易顺差国,长期拥有较多外汇储备。在没有亚投行之前,这些外汇储备主要通过主权财富基金、对外直接投资以及在既有国际金融体系内流动的方式使用,受到较多规则约束。亚投行开辟了新的投资渠道,能够部分容纳资金富裕国的外汇储备。
  诚然,亚投行是中国倡议发起的银行,但不是一家“中国的银行”,而是一个“世界的银行”,更是互利共赢的银行。从设立初衷和定位上,亚投行是一个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导的多边开发机构,未来肯定会更多考虑发展中国家的诉求。
  亚投行是对现有国际金融秩序的补充和完善,而不是颠覆,其实质是对多边开发金融机制进行的“增量”改革。所有参与国家均可从亚投行这块“新蛋糕”中获益。从这个角度上说,亚投行堪称新时期各国合作共赢的新典范。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