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特别关注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意义
中科院加速科技经济深度融合院所投资企业推进“联动创新”
京津冀将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
 工业如何创新驱动上 台阶
用制度杠杆撬动大众创新
2015年04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工业如何创新驱动上 台阶
  今年来,坊子区着力强化创新驱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图为位于山东地理信息测绘园内的智新电子生产现场。     通讯员孟令钦 张玉敏摄



  过去的3月,“创新”“创业”再次成为中国大地的高频词。先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作为未来中国经济的双引擎之一。不久后,中央便正式公布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纲领性文件,提出近百条的改革“干货”。近期,旨在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长期规划《中国制造2025》也揭开面纱。
  “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的工业4.0有什么异同?”“德国是如何实现创新驱动的?”中国的系列创新战略出台人、不少网民和专家不约而同地想到德国。这不仅因为“德国制造”有着令人羡慕的全球声誉,还因为人们希望从这个工业强国的前行之路中,寻找一个答案:德国,究竟做对了什么?
  首先,让企业成为创新的绝对主角,让市场成为创新的活力之源。“为什么德国企业热衷于创新?因为德国企业家相信,德国作为出口和工业大国,全球市场的竞争压力要求企业必须创新,否则就要被淘汰出局,”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研发事务专家马克·莱恩费尔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创新动力源自市场,创新血液深入骨髓,创新环境则要共同营造。德国专家们说,德国企业创新的活力来自于其科研架构的整体优势。各个环节的主体各司其职,始终以企业创新为核心,提供不同层面的研发服务、资金支持或政策引导。
  其次,用机制创新打通产学研结合的资源管道和人才通道。在欧洲,每两个芯片中就有一个印有“德国萨克森制造”的字样。经过15年发展,德国东部的“萨克森硅谷”已成为欧洲最大的微电子和信息通信产业集群。像这样的产业集群,德国还有上百个。在那里,产业界和科研界紧密互动,形成完整的“创新链”。市场需求、产业动态、最新成果等信息得以充分地传递。企业需要技术解决方案,可以向高校和科研机构“下单”。而高校和科研机构也始终保持着对市场的敏感和灵活,避免“孤坐象牙塔”。在德国,企业与科学界的合作非常普遍。官方数据显示,当前德国高校科研经费的14%来自于企业,而德国弗朗霍夫学会作为欧洲最大的应用研究中心,其每年经费的70%都来自于企业的合同研发,总额在15亿欧元左右。
  最后,高效、多元的激励机制让创新之种生根发芽。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研发激励领域的资深专家弗里德里希·亨勒说,德国企业享有多样化的研发资金来源。他们可以在欧盟、联邦和地区层面申请不同的研发激励,具体形式包括贷款、补贴、担保、股权、权益资本等。如何确保投入的钱不打水漂?除了由各路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层层把关外,德国还广泛采取第三方委托管理的形式。德国目前大约有20家主要的项目管理服务提供商,比如尤利希研究中心。它们与政府或基金会签订合同,专门负责项目的预评估、质量控制、进度监管、应用推广等。获得创新激励的项目团队要向管理方不断提交进度报告,并接受询问和视察。这些管理机构的雇员大多拥有专业背景,能够抓住关键,管到点上,遇到问题也容易进行专业上的沟通,既为政府减了负,也避免了信息不对称、政府过度干预等问题。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