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绿色食品产业链 |
——诸城从源头保障农产品质量工作纪实 |
|
□本报记者 韩立新 通 讯 员 傅汝强 日前,记者在诸城外贸有限责任公司采访了解到,针对家庭饲养规模小、“两毒”和药残控制难度大等问题,公司率先在全国推行标准化、规模化饲养,先后投资2亿多元建立55处自属化的内部养鸡场,推行“统一供雏、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供药、统一宰杀”,实现了肉鸡生产的封闭运行,确保全进全出,有效避免了外界干扰。 诸城以建设国家级高端安全食品示范区和中国食品谷诸城肉类食品加工基地为抓手,始终严守食品安全质量红线,统筹各类资源,创新优化服务,全力构建起安全、放心、健康绿色的食品产业链条,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抓好田里种的 保证绿色生态农产品 “我们免费为合作社茶农建立了‘土地健康档案’,开展测土配方个性化服务,为其分析土壤成分并提出土壤改良建议及施肥建议,从配方施肥到病虫害防治,开展全过程指导,确保绿茶种管过程的‘绿色有机’。”诸城市茶叶协会会长王景昌介绍说。 以发展优质、生态、安全农业为目标,诸城深入挖掘品牌农业发展资源,注重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在品牌农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狠抓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质量认证,实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提升。“今年我们力争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90%以上,化学农药使用量比2010年减少20%,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三品’基地达到65万亩。”诸城农业局副局长王春晖说。 诸城强化源头控制,构建“从农田到餐桌”全覆盖监管、全过程控制的网格化监管网络,建立起市、镇、社区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该市共配备49名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专职工作人员,1331名自然村监管员,监管检测设备28套。坚持日常监管与集中整治相结合,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和非法销售、使用高毒农药行为。目前,该市无公害农产品61个、绿色食品84个、有机食品30个。 管好舍里养的 提供放心安全畜产品 “将买猪肉的小票用终端查询系统扫一下,就能看到猪在养殖、生产加工、仓储、运输等过程的详尽信息。”在得利斯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级技术中心,中心主任郑乾坤告诉记者。基于RFID技术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将公司供应链全流程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条“从牧场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体系。 以品牌畜牧业为统领,诸城狠抓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扎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强化畜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指导服务。每季度对畜禽养殖环节、屠宰环节的违禁药物进行一次集中抽检,对该市13处镇街(园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进行了现场查验和实验室检测。禽粪污无害化处理示范工程已经完成11个,标准化畜禽舍面积4.1万平方米,配套粪污处理设施8000立方米。依托山东盛世华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立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组建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 搞好检验检测 构筑舌尖安全防护网 “以呋喃为例,日本检测标准是1个PPB(十亿分之一的含量),我们的检测水准就要达到0.1个PPB,确保万无一失。”诸城外贸公司绿安检测中心经理乔昌明告诉记者。面对日本、欧盟等近乎苛刻的出口标准,公司必须要保证对自己的检测标准更严格才行。为此,公司投入2000多万元购买了100多台高精尖检测仪器和配套设备,建起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检测中心,为确保最终产品质量安全构筑起严密的检测“防护网”。 诸城整合食品药品及质检、农业、畜牧、市政等部门检测资源,组建市级综合性检测中心,构建起统一、权威、高效的检验检测平台。大力推广“龙头企业+自属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合同基地”全产业链一体化模式。目前,全市肉鸡、蛋鸡、生猪等产业规模化程度均超过90%。多重检验检测职能深入融合产生倍增效应,该市市级综合性检测中心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先进设施,可检测蔬菜农残1000多个项目,达到出口欧盟和日本肯定列表标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