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要闻 |
第02版
要闻 |
第03版
综合新闻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根据市政府安排,市规划局委托北京多义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潍坊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编制了《潍坊市水网生态绿化规划》,该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于2015年4月8日研究通过。为落实城乡规划的民主决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体制,增加规划的公开性、透明性,确保规划方案更加科学、规范,现对规划方案进行公示,欢迎广大市民积极献言献策。公示时间截止到2015年6月9日,可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形式反馈意见。 详细内容可以登录网站http://ghj.weifang.gov.cn 查询。 联系电话:8080698 邮箱:wfghjszk@126.com 一、基本情况 本规划范围为潍坊市域范围,包括六大水系流域,总规划面积1.6万平方公里。本规划以潍坊市现状水网为基础,构建潍坊市水网生态绿化框架,以满足潍坊水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核心内容包括水网生态绿化总体布局、水网蓝线及生态绿线规划、河网生态公园系统规划、河网绿道系统概念性规划、栖息地保护规划、水源水质保护规划和河网历史文化资源系统规划等。 规划原则 生态优先、自然修复; 率先保护、反向控制; 以水为魂、人水和谐; 以河为本、城乡统筹。 规划目标 通过科学规划及有效实施,充分发挥水网与绿网的综合功能,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优化人居环境,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水生态城市。 到2020年,林木覆盖率达到55%,森林覆盖率达到38%。城市绿地率达到44~48%,绿化覆盖率达到46~50%;人均绿地面积40~45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15~18平方米。 二、水网生态绿化总体布局 依托潍坊市域城镇体系、水网总体布局和自然生态特点,结合重要城市基础设施廊道,构建市域生态绿化网络,在水、绿统筹的考虑下,形成“两网融合、三区提升、三轴贯通、七心强化、九环完善”的规划布局结构。 三、水网蓝线及绿线规划 水网蓝线: 主要依托河道防洪水利工程标准设定,具体为: 大型河流规划堤坝两侧外延不小于20米。 中型河流规划堤坝两侧外延不小于15米为河道蓝线。 小型河流规划堤坝两侧外延不小于10米。 水网生态绿线: 绿线划定依托河流周边各类用地生态功能最低限度指标,综合考虑城市相关规划设计规范和潍坊各县市区上位规划要求确定。 四、河网生态公园系统规划 构建区域河网生态公园系统及城市河网郊野公园系统。 区域河网生态公园要保护整个潍坊市域范围最重要和最有特色的河网生态资源。包括区域范围内滨海滩涂湿地、河流湿地、森林、盐碱生态公园,水库风景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面状绿地,以及河流绿色廊道等线性空间共同形成区域河网生态公园系统。 城市河网郊野公园系统由城市公园、郊野森林公园、郊野休闲公园、郊野湿地公园和基础设施绿色廊道构成。 本次规划整合、新建河网郊野公园49余处,各市县区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在未来进行重点深化规划和建设。 五、河网绿道系统规划 市域级河网绿道系统在潍坊市水网生态布局总体结构基础上形成“三纵五横”的总体布局。 “三纵”以弥河、白浪河、潍河生态林带为主的南北向骨干绿道线路。 “五横”是以北部滨海观光带、滨海盐碱地生态林带、中央城市生态林带及南部山林观光带为主的东西向骨干绿道。 规划绿道全长905公里。 六、栖息地保护规划 生物栖息地系统主要功能是保护乡土植物和动物。河流生态绿化空间网络可以为城市区域的多种生物物种(鸟类、鱼类和小型哺乳类)提供栖息迁徙环境。 1、保护具有关键性意义的栖息地斑块——南部山林栖息地和北部滩涂栖息地。 2、建立城乡连续的生物廊道网络——重点沿潍河、弥河、白浪河建设南北向栖息地廊道;沿胶济铁路、引黄济青、南一横建设东西向栖息地廊道。 3、加强14余处省、市级湿地公园的栖息地功能建设。 七、水源水质保护规划 通过强化河流生态绿网的水土涵养和水质净化功能,实现增加河流水量、改善水质的目地。 包括河流源头保护、流域中水体净化和河道末端蓄积利用。 1、河流源头保护关键是建设汇水保护区和城镇居民用水水源地保护区。 2、终端水体净化主要是在河流交汇处设置湿地公园、在村镇和污水处理场周边设立人工湿地、恢复河岸沿线滩涂湿地。 3、河道末端蓄积利用主要是对河流淡水资源进行蓄积,在入海前洗降盐碱,改善土壤条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