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们说,空气污染,可以“雨打风吹去”;水污染也可以随“大江东去”。 “土壤污染的防治比大气污染、水污染更为复杂、严峻,一旦污染就是天长地久。”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说。 天无不覆,地无不载。但天空不能雾霾如盖,大地不能厚土载污。面对日益恶化的土壤污染形势,治不宜迟,中国政府在行动。 寻获神奇的凹凸棒 甘肃省副省长郝远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说,在有关部委和甘肃省政府大力支持下,白银市先后筹措资金16亿元,实施13个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依法关闭6个小硫酸企业,基本完成重金属污染源头治理,东大沟水质明显改善。而采用凹凸棒吸附分离等技术,对农田土壤修复治理、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了支撑。 什么是凹凸棒?享有“千土之王”、“万用之土”、“稀土后又一神土”美誉的凹凸棒石粘土,是一种稀有非金属矿产资源,可用于建材、化工、机械、军工、核工业、纺织、环保、造纸、医药、食品等领域。世界上只有俄罗斯、美国、法国、中国等少数国家有凹凸棒石粘土,珍贵程度可想而知。利用凹凸棒吸附分离土壤重金属,这项国际领先的技术说起来很简单:将提纯后的凹凸棒粘土放入农田,然后灌溉。沉淀的重金属离子被吸附在凹凸棒粘土上。在水分子作用下,凹凸棒粘土爆裂粉碎,顺着导流渠流入收集池,经电离作用,与重金属离子再分离。农田由此恢复了生机,而且可回收纯度达99.99%的镉。值得庆幸的是,甘肃省凹凸棒探明储量达10亿吨。全国14个省区也发现凹凸棒石粘土矿点。 这种地球化学工程技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原理简单,方法简便,成本低廉。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以国土资源部生态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为依托,进行了一系列修复试验:在江西德兴弋阳江冶有色加工总厂铅冶炼厂旧址,原本无法生长的马尾松和红叶石楠成活率达到100%;在大坞河上游滩地,空心菜和苋菜重金属含量有效降低。 “我国拥有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土壤修复矿物技术,只要各级政府足够重视并给予配套政策,土壤修复改良有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中国科学院地质专家刘建明博士说。“与大气、水污染治理相比,我国土壤污染治理刚刚起步,总体差距较大。可一旦市场打开,其规模将远远大于大气和水污染的治理。”环境保护部生态司司长庄国泰说。我国实际需要修复的土地规模巨大,土壤修复市场前景可观。2013年全国土壤修复领域企业由200多家增至500多家,产值达140亿元。预计2015年我国土壤修复市场规模将达400亿元。未来4到5年,将是土壤修复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中国与世界一起行动 联合国宣布2015年为国际土壤年,这也是第一个国际土壤年。“健康的土壤对全球粮食生产至关重要,但是我们却没有给予这一人类重要的‘无声盟友’足够重视。”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若泽·格拉济阿诺·达席尔瓦说,“全球33%的土壤资源正在退化,而且人类给土壤造成的压力已达到临界值,导致土壤基本功能的下降,甚至完全丧失。” 依法治国,依法治污。最高立法机关在行动。“土壤污染防治法已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相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按立法规划要求,在本届内将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陆浩说。 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需要通过完善公益诉讼制度来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土壤污染和土地生态退化问题的发生,将会直接导致土地废弃,从而加剧土地供需矛盾。发挥环境公益诉讼作用,对污染者进行威慑、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司法强制力保障。”国土资源部法律事务中心工作人员张国桥说。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广生物有机肥、低毒低残留农药,开展秸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和农田残膜回收区域性示范,按规定享受相关财税政策;落实畜禽规模养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大力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扩大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退耕还湿试点范围。 据环保部提供的信息,我国计划用6至7年时间,遏制住土壤污染的趋势。“要治理修复,更重要的是要保护。”一直推动我国建设用地土壤剥离利用的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说,自然形成1厘米厚土壤,需要200年;形成1厘米厚耕作层土壤,需要200年至400年;形成20厘米厚的耕作层土壤,需要更长时间。俗话说,大地万古长存,但土壤不可再生。世界上至少有四分之一的生物多样性蕴藏在地下。保护土壤,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呵护土壤,就是呵护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生命共同体。 (据新华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