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印度电影,很多人都会想起经典的《流浪者》、《大篷车》,然后就是一堆帅哥靓女载歌载舞的画面,歌舞成为印度电影与世界其它电影的最显著区别,同时也就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印度民族电影的最耀眼的表征。 然而当这几年上映的《三傻大闹宝莱坞》、《机器人之恋》等影片风靡全球,中国影迷不禁惊呼:“印度的电影也能拍这么好?”其实印度电影早已开始打破了歌曲为主叙事为辅的单一形式,针对国际市场趋势,更多关注娱乐,爱情,高科技以及本土文化的内容,形式与内容也更贴近印度百姓生活。5月22日,由《三傻》主演阿米尔·汗领衔的一部喜剧新作《我的个神啊》即将在全国上映,一股带着咖喱味儿的印度旋风很快将席卷这个初夏,让影迷们再次重温《三傻》带给我们的欢乐。 《宝莱坞生死恋》(2002) 现在的80、90后如果想感受一下当年影响父母的印度电影可能不太好找片源,那么可以看一下集印度歌舞片大成者的经典爱情片《宝莱坞生死恋》,由当时印度最火的男影星沙鲁克·可汗和世界小姐冠军艾西瓦娅·雷主演,全印度最帅的男人和最美的女人主演了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故事。 华丽唯美的场景、恰倒好处的音乐、美的让人窒息的主角和足够经典的悲情设计共同构成了一曲印度绝恋。虽然是悲剧,但留在我们记忆深处的还是那妖娆的舞步,密集的鼓点,镯子宝石轻轻敲击的清脆声响,在炎热的夏日晚风里恋人倾诉衷肠,这也就是印度的魅力所在。 《地球上的星星》(2007) 这部片可谓是印度为数不多的艺术片的典范。主演正是后来《三傻》的主演的阿米尔·汗,正是这部片奠定了他的新一代男神之路。此片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与歌舞,描述的是一个有诵读障碍的孩子伊夏的成长故事,在家人和老师眼中的“坏孩子”伊夏遇到了一个乐观的老师尼克,他主张让学生们保留自己的个性和思想,自由的发展,帮伊夏找到了他的绘画天赋,改变了孩子的一生。 看过《三傻》的观众都能感觉到印度教育与中国教育同样面对的难点,由于人才竞争激烈,家长们都是把上大学学理工科当作最好的出路,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孩子,磨灭了他们身上闪光的个性。看完此片,会让我们思索:也许我们忘记了自己本来是一颗星星,应该有独一无二的光芒,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快乐。 《我的名字叫可汗》(2010) 本片是印度走出国门、迎合好莱坞的还算成功的作品。故事从一位从小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印度移民到美国后的故事说起,其中矛盾重重。沙鲁克·可汗饰演的男主角由于从小患病,与正常人交流困难;身为一位穆斯林,与信仰印度教的妻子结婚又是一波三折。于是单纯但又执着的男主角将他的穆斯林姓氏“罕”写成大大的招牌,在去见美国总统、消除歧视与隔阂的路上历经艰辛。 本片可谓是宝莱坞的野心之作,结合了全球比较突出的文化、宗教与种族问题,虽然并不是完美之作,但可见宝莱坞的导演们已经跳出了本土的视野,讲述全球的故事。 《三傻大闹宝莱坞》(2009) 当中国影迷第一次看到此片时,都惊呼“印度的电影怎么这么厉害!”在豆瓣网站评出的世界电影TOP250部,此片被中国影迷推到第12位,可见该片对中国的影响力。 本片最成功与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将印度最擅长的歌舞和爱情,放在了青年人的真实生活之中,展现了全球的青年人都会面对的问题:教育制度、人生、爱情、价值观、兴趣与理想,这部片子有喜有悲的触及我们成长面临的各个问题,时而让我们笑得直不起腰,时而让我们热泪盈眶,镜头的衔接恰到好处,虽然片子长达2小时40分钟,但丝毫不让人觉得疲惫,每一秒的镜头都像电影中的著名台词一样:“All is well!” 《我的个神啊》(2015) 有着与年龄严重不符的大眼晴娃娃脸的阿米尔·汗自《三傻》在中国火热后,取代了沙鲁克·可汗成为中国影迷心中的印度第一男神。这部调侃印度宗教现象的喜剧片在印度上映以来,不断打破《三傻》记录,屡屡制造票房神话,成为印度新神片。 影片讲述了一个外星人来到地球后,因丢失回程机器,在印度大地与各路“神仙”相遇的一段段囧人囧事。该片延续了以《三傻》为代表的印度电影的优厚内质,用滑稽来解构人们对宗教的盲目信仰,堪称近年来宝莱坞献给世界的又一部经典佳品。喜欢《三傻》的影迷千万不要错过。 记者陈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