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市民享受城市发展的红利 |
——十笏园文化街区“文明之夏”惠民活动侧记 |
|
十笏园文化街区自4月17日开园以来,充分挖掘潍坊历史文化内涵,大力完善街区功能设施,不断丰富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下大力气策划组织开展各种文化惠民活动,像一个“民俗文化大观园”,为潍坊市民和外来宾客展现着潍坊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在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切实让市民享受到城市发展的红利。 6月5日晚7点多,记者来到十笏广场,眼前的景象令记者吃惊不小,只见舞台前成排的椅子上座无虚席,椅子周边又里三层外三层地站满了看戏的市民。 晚上19:30,演出正式开始。欢快的器乐伴奏声将观众带入愉悦的氛围中,演员刚刚登台亮相,等候许久的观众就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又转东升。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皓月当空,恰便是嫦娥离月宫……”抑扬有度、韵味醇美的唱腔,展示了演员深厚的艺术造诣,让观众领略了京剧的魅力。一段《贵妃醉酒》刚刚结束,“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一首《我和我的祖国》响起,优美的歌声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喝彩声……整个演出中,快乐的叫好声不断,现场气氛热烈、高潮迭起,好生热闹。 “吃完饭出来乘凉,坐在广场里吹着风看演出,太幸福了,都是党的政策好啊。”“我已经连续看了十多场了,场场精彩。广场展演效果非常好,高端、大气、接地气,希望这样的惠民演出越多越好。”在演出活动现场,看戏的市民发自内心的话语让记者很是感动,“现在总是在电视上看节目,像这样面对面看戏的机会很少,这里的演员都是专业的,唱念做打都有板有眼,非常好,看得开心、过瘾!”正在观看演出的谭大爷言语里满含着感恩。 十笏园文化街区组织的“文明之夏”活动,实实在在地实现了泽及万民的初衷。但在这让市民饱享文化红利的背后,包含了街区工作人员无赦的心血。他们白天上班,晚上还要负责舞台、音响、灯光等,个中辛苦可想而知。十笏园文化街区的工作人员康振宇,儿子只有四岁,自十笏园大舞台开演以来,因白天忙工作、晚上忙演出,很少有时间陪伴自己心爱的孩子。“六一”儿童节,她答应晚上早点回家陪儿子,却在下班前临时接到任务,要负责当晚演出的灯光和音响。康振宇知道,人员实在紧张,只有舍小家顾大家。 除了康振宇,街区还有许多工作人员在台前幕后辛勤忙碌着。负责舞台装台、换台的工作人员,下午一下班草草吃点晚饭就开始忙碌,每天夜里都要忙到十一二点,收拾完现场才回家。安保人员为了确保惠民演出秩序和安全,每天演出时间都保持高度警惕,在街区来回巡逻,确保万无一失。 “以往,我市举办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多以剧场形式进行,演出场次少且不连贯。让老百姓走进广场就能免费连续欣赏到高质量的文艺演出,这还是第一次。”十笏园文化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伟告诉记者,“今年4月初至5月中旬,街区投入资金对十笏园大舞台的灯光系统、音响系统、舞台系统进行了改造升级,使基础设施和功能更加完善,演出效果更加完美,目的是让市民在观看演出时,从视听、审美上获得更高层次地享受。十笏园文明之夏文化节活动从5月22日开始,一直持续到9月底,每晚19:30至21:00在十笏园文化街区文昌阁大舞台上演,红色电影、歌舞表演、广场舞表演、魔术表演、戏曲选唱等系列活动轮番上阵,将大大丰富市民的夏日生活。” 演出结束后,记者看到,很多观众并未着急离开,而是有不少观众自动和工作人员一起,收拾现场桌椅,整理舞台,打扫卫生,忙完了才各自离开。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正在帮忙搬凳子的大爷,大爷话很实在:“十笏园组织的这些活动给我们市民带来了很多乐趣,现在每天都演,我看着工作人员每天都早早地为大家搬好凳子,演出结束了,他们还得一个个搬回去,很辛苦。他们是为我们义务劳动,我们力所能及地帮着忙活一点是应该的。” 这些观众自发的帮忙行动,不正是一种暖心的文明之举吗?互帮互助,以善报德,愿文明之花遍开潍坊大地。 记者夏德娟 通讯员张新星文/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