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创新融汇为一种文化 |
——豪迈公司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助力发展解析(下) |
|
□本报记者 付生 通讯员 王有志 王喜进 20年历程,发展不停,创新不止。 从成立之始,到发展之中,再到对未来之盼,在山东豪迈机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创新的追求,从未停止,始终在超越。在这里,创新不是标语及口号,不用贴在墙上、挂在嘴边;而如人体基因,融于血脉,化为本能,成为习惯,汇为文化,指引前进。 降低门槛,让创新成为人人可做的简单事 创新作为推动进步与发展的不竭动力,被世人关注。在众多地方或企业把创新作为“高大上”精美包装的时候,豪迈却在努力降低“门槛”,让每个员工都能进行创新。 他们认为,只要对现状有所改善就是一种进步,所以创新不仅包括开发新型产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大事项;更包括岗位美观、工作舒适度等小事情。正是这种“低门槛”,让很多地方只能是专家、权威“专利”的创新,在豪迈却成为了人人可做、时时可做、事事可做的简单事,成为广大员工乐于发起及参与的趣事。 创新真的可以这样吗?或者说,简单的创新能给公司带来什么样的效益?豪迈集团公司董事长张恭运用一张看板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这个看板,他们称之为“创新改善提案看板”,分别安放在大部分车间及办公场所的醒目位置。公司员工只要在工作中发现什么问题,或是有什么改进建议,都可以用卡片记录下来放到提案板上,每天都有专人对卡片进行登记审核,并按相应流程办理。在一加工车间,记者随机抽取一张名叫王峰的员工提交的编号为1213的卡片,建议一栏中写的是“建议在每个机床都发放一份R角倒角刀的刀补及工值”;审核一栏中写的是“通过,最近就发放。” 通过这个看板,让每个员工都参与到创新中来,豪迈每月都会产生数千项有价值的各种创意、创新方案,有的把成本降低了,有的把质量稳定了,还有的把不安全的变得安全了,把不好看的变好看了……例如:叉车司机上夜班时,工件和路线单不利于寻找,于是就有员工发明了一个带荧光粉的磁铁把路线单压到相应的工件上,晚上一眼就能看见,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以张雷为主的研发团队通过看板中提出的相关建议,历经半年努力,成功开发了数控电火花控制系统,不仅使豪迈摆脱了原系统生产商对公司的各种限制,还大幅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和加工效率。 这些建议或方案,分别按照班组级、车间级、公司级进行分类,并享受不同的奖励。张恭运告诉记者,现在豪迈每年采纳各种创新建议或方案达60000多条,发出的创新专项奖金有100多万元,员工受奖率达到70%以上。 “最重要的是,创新已成为员工的习惯,有什么好的想法提出来,绝对不会有人笑话你自不量力,而是尽可能地互相进行帮助,这让大家的创新思维更活跃,提出的点子更多,由量变到质变带来的效益就更高。”张恭运说,这才是豪迈“勇于创新,持续超越”精神的最有力诠释。 宽容失败,一张“罚单”带来的创新思考 凡是创新,往往伴随着失败的风险,而每一次的失败都有可能会使一个人失去继续创新的动力或念想。推动创新,豪迈对失败的宽容比对成功的鼓励更让员工们鼓舞。 采访中,豪迈研发中心主管邢波给记者讲述了一个一张“罚单”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他本人,一名80后的大学生,因为学的是数控加工专业,到豪迈后被对口安排到数控加工中心工作,本想在岗位上好好表现的他,怎么也没想到会在刚开始的一个月里连续出错,成为一种煎熬。 “刚开始理论和实际操作结合得不好,上班没几天接到了一张罚单,被扣了奖金,心里很失落。”邢波说,看着被他捏得皱皱巴巴的罚单,班组长过来对他说:“别丧气,谁没有出现过失误啊,不过你要好好看看这张单子上的内容,分析下为什么出现失误,再想想如何去避免或是更好地改进。” 实际上,这张“罚单”,在豪迈的名称叫“纠正预防措施单”,里面分为问题简介、原因分析、纠正预防措施、责任处理四大板块。员工如果在工作中出现错误,就会领到这张单子,不仅要写明错误及原因,还要写上自己分析的改进操作措施。 “这时我才明白,公司不是怕你犯错,而是怕你不去思考为什么犯错、怎样改进做得更好。”邢波说,此后他又接到过几次“罚单”,反复几次的分析思考,反而让他的理论知识更好地融合到了实际操作中,对数控操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助力他完成了30多项创新任务。 第一次创新就是关于数控中心操作的。一次交接班,工友告诉他,新的轮胎模具部件粗铣操作,机床刀具磨损非常大,1个模具的任务竟然报废了2个刀具。这个情况引起了已是数控中心程序编辑员的邢波的注意,经过反复思考分析,他科学论证、大胆求索,对数控中心走刀程序进行了改进,一下子就让同样的1个刀具在完成15个模具任务后依然完好。这个创新,被评为豪迈年度创新一等奖。 从一名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民工,到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王钦峰的勤学苦练、勇于创新精神被广为称赞,15年来,他先后完成40多项工艺革新,设计10多种专用设备。但他却告诉记者,是豪迈对创新失败的宽容成就了他。作为公司一名低学历创新群体的代表,他深深体会到“对创新失败的宽容”远比“对创新成功的奖励”更重要。 “创新过程中,大家更担心的是创新失败后要承担的责任和心理压力。”王钦峰回忆说,在公司成立不久进行的“轮胎模具专用电火花机床”技术攻关中,他连续半年攻关都没有成功,反而给公司造成了较大的财力物力损失,因为害怕损失加大,害怕领导怪罪和同事耻笑,王钦峰后来决定放弃试验。这时,公司董事长张恭运主动找他说,“只要创新就有可能失败,但即使失败了我们也能从中学到经验,你放心干,公司承担所有损失,绝不会追究个人责任。”在这种宽容下,王钦峰最终取得了成功。 正是因为这种宽容,让豪迈不以成败论英雄。解除员工创新“后顾之忧”,公司规定,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不得对创新者冷嘲热讽,无想法、无创新才是懒惰和无能的表现。这让爱动脑筋的人才得以冒尖,让不爱动脑筋的变得爱动脑筋,使更多的创新有了成功的土壤。 在这片土壤上豪迈成长起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有90多人先后获得了158项国家专利、有30多项新产品填补了国内外空白,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力支撑。 尊重劳动,员工创新的“第二年”现象 时下在一些企业,对员工的漠视所产生的离心力愈益明显,劳动关系愈加紧张,有的甚至劳资双方处在一种缺乏信任的“冷战”状态。 建设企业文化,凝集人心,豪迈把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落脚于人的发展,他们既依靠员工的智慧和劳动创造财富,又通过制度和机制的设计使员工分享更多的经营成果。 就拿股权激励机制来说。豪迈把创新作为入股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拥有员工股东近千名,股红比工资都高,把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创新让员工获得认股权,股权又激发全员创新热情的良好循环。 实际上,股权仅是其一,尊重劳动、鼓励创新,豪迈设立专职创新改善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对合理化建议、创新成果等进行评审奖励,所有员工提出的建议及评审结果都会录入创新改善档案,作为其升职、涨薪、评优评先等重要考量依据。 他们的奖励包含了创新奖、标兵奖、先进奖、新人之星奖、公派旅游、父母体检等等多种名目。他们不克扣工资、加班费,按时交纳“五险”,按时发放住房、交通等各种补贴。豪迈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及职工公寓、经济适用房,为员工提供了配套舒适的生活服务;免费早餐、廉价自助午晚餐、免费体检、生日蛋糕、节日礼品,以及婚恋网站、联谊相亲等为员工带来了温暖的人文关爱,让大家团结在一起“工作着、学习着、进步着,创造着、收获着、快乐着”。 前有因,后有果。良好的环境、宽容的思维、人性的关怀、共同的发展,让广大员工更加向往创新,努力创新,很多新员工在入厂的第二年甚至第一年就有了创新成果。 创新改善办公室工程师李克兵,仅有初中学历,2006年来到豪迈,2007年就创新操作工艺,完成GE燃气轮机缸体的研发,现有10多项创新成果。 热处理车间工段长赵文强,同样初中学历,2008年入厂,2009年完成零部件“发蓝工艺”创新,现有创新成果20多个。 还有前面提到的邢波,也是在到豪迈后的第二年完成了他的首个创新,现有30多项创新成果。 …… 记者不禁感叹,这里是创新的天堂吗?让如此多的普通员工如鱼得水,大展才华。李克兵告诉记者,到豪迈之前,他曾经在一家机械厂干了七八年,成绩再好,最终还是一名车工。但豪迈为他们这些底层员工提供了有力的上升和发展通道,让潜质得到了充分开发,成为了一颗颗耀眼的明星。“我现在成为了工程师,还拥有了公司的股权。”李克兵说,“在豪迈,最大的感受就是能让不同层次的员工拥有各自的成就感和快乐感。” 这些正是豪迈创新的独特之处,让大家更多地感受到一种氛围,不仅在于各自的利益,更在于相互的尊重,共同的事业和精神追求,孕育着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融汇为一种文化,引导他们前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