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夏”麦收正如火如荼。 随着土地流转的推进,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规模化土地经营模式逐渐盛行。这些农场的出现,改变了农业生产模式,也让“三夏”这场苦战,看上去有了不一样的“打法”。 日前,记者前往山东邹平县的雷沃示范农场,一看“三夏之战”的“新打法”…… 这家雷沃示范农场的所有者王允泉,是福田雷沃重工在邹平地区的优秀经销商。坐拥这一优势,几乎所有福田雷沃重工的新型农机作业设备,这家雷沃示范农场都能第一时间用上。“这是福田雷沃重工今年主打机型之一的8公斤喂入量机型,作业效率和清选能力都上了几个档次,宽大的割幅比以往的机型宽了不知多少倍。”王允泉言语间充满了自豪感,“当然,‘三夏’作业也少不了传统的5公斤和2.5公斤喂入量机型,雷沃谷神GE50和GE25,这两台机器已成为福田雷沃重工的经典收割机机型。” 除了拥有最先进的收割设备提高收割效率,在王允泉的农场里,收割后的一系列后续“动作”也与分散的麦地有所不同。 在一些地方,有的用户还会将收获后的麦秸秆进行打捆,然后送到发电厂发电。但由于农艺要求不同,在这块地上,收割机加装了秸秆还田装置,收割后麦秸秆直接打碎还田,经黄河水漫灌后很快就会腐烂发酵,成为下一季玉米的肥料。 很多地方,割完麦子卸完粮,机手们在这个地方的“三夏”就已经结束了,但在雷沃示范农场,这才刚刚开始。 雷沃示范农场全部实行免耕播种,在收割完麦子后,立刻就会种上秋玉米。使用的工具,就是福田雷沃大马力拖拉机配上雷沃马特马克播种机。 播种机作业过后,农民站在其轨迹里,检查播种机的播种情况。一般来说,采用导航定位系统的无人驾驶拖拉机作业效率和精度都要高于人工,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保持匀速直线,让播种机播出的种子行距、株距都非常精准,而且能极大地降低劳动强度。 收割完成后,小麦们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干燥。 通常,粮食干燥在农村都是直接晒在大马路上,白天天好的时候要不停地翻晒,太阳落山后,还要及时装袋运回家,这种传统的晾晒方式不仅直接影响到交通,还加大了劳动力成本。 “同时,刚刚收获含水量较高的粮食,在马路上混合着肮脏的泥土和柏油路挥发出的化学物质,加上路上行车的尾气,这样的粮食无论口感还是安全性,都会大大折扣。”王允泉告诉记者,“更加科学的粮食干燥方法,就得通过粮食烘干机,现在烘干机的作业效率很高,像这样5台低温循环式烘干机组合成一组进行同时作业,一天可烘干200多吨粮食,我们农场的2000亩小麦,随收随烘,只需要4—5天时间就可完成全部烘干。” 粮食烘干后被直接送入粮仓暂存,这样生产出来的粮食,完全实现了“粮食不落地”,直接从田里进入粮仓,其质量更高、更环保。同时,小麦的含水率能够被精确控制,更加便于粮食的长期存放,客观上对粮食安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示范农场的个别田地里,有些秸秆并未被直接打碎还田,而是由雷沃打捆机打捆后送到当地的电厂发电使用。这就能变废为宝,每亩地的秸秆能直接增加农户150多元的收入,让农田经济真正循环利用起来,也避免了因烧秸秆造成的种种人财物损失和环境污染。 雷沃示范农场的这种新型运营模式,既可以做到让农民和机手不再远离家乡,在家门口就能把地种了、把钱挣了,也能够大大减轻农业从业者的劳动强度,实现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管理,提升土地的单位面积产出。 孟祥风/文 杨洪博/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