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节水抗旱是当前的一项应急工程,更是一项保障民生、造福当代、惠及后人的生态工程、基础性战略工程。我们唯有从战略谋划上做好抗大旱的充分准备,方可运筹帷幄,赢得先机,打赢抗旱攻坚战,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生态环境是最宝贵的财富,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转方式、调结构、上台阶的重要内容。在生态已经“过载”,发展还必须“加载”的情况下,要通过“减载”推动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靠科学的谋划布局。中央最近下发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把“绿色化”与十八大确定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优先的理念、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就是要求一个地方经济社会的规划布局,无论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都要与资源禀赋条件相适应。这就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理念,进一步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提高生态承载能力,使全市经济社会规划布局与资源禀赋相适应,坚定不移走绿色化发展道路。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谋划之年。制定好“十三五”规划,必须立足于潍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梳理全市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路和规划布局。要树立战略目光,强化思想自觉,加强战略谋划,使“十三五”规划成为一个有利于发展节水型经济、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规划。 城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面统筹谋划。我们既要保护好水资源,做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又要形成生态系统,强化生态功能,还要使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生活设施科学布局,最终不但不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而且还要使其进一步强化。要上升到战略的高度来谋划水的问题,通过治理水患、兴修水利,不仅保障供水安全,还要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当前仍在持续加重的旱情再次提示我们,只要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研究抗旱工作的战略目标、工程布局、思路对策、综合措施,解决好抗旱基础设施建设与紧急抗旱的关系,处理好当前与长远、治标与治本的关系,切实把防旱抗旱的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就能为建设富裕文明新潍坊作出更大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