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农民实干家 科学致富带头人 |
——记全国农村科普带头人、谭坊镇果树协会会长郝炎辉 |
|
□本报记者 王 莹 通讯员 刘光军 张凤 郝炎辉是青州市农业龙头企业协会副理事长、谭坊镇果树协会会长,他热心农村科普事业,把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农民科学素养作为己任,甘当一名不计名利的科普志愿者。多年来,郝炎辉从事农村科普活动不间断,先后被授予“全国农村科普带头人”、“山东省农村科普带头人”、“潍坊市优秀乡镇农业技术人员”等光荣称号。 狠抓科技推广 带领农民致富 针对青州市谭坊镇、平原丘陵参半、南北发展差异大、农业生产条件复杂的实际情况,郝炎辉积极开展实地研究,引导确立了“北瓜菜、南杂果、丘陵宜畜牧”的“科技兴农、科普惠民”发展思路。动员群众外出参观,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积极推广新法修剪、配方施肥等实用生产技术,农业科技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良种化率95%以上,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2万元。 建设科普阵地 传播科普知识 郝炎辉积极响应上级组织号召,率领农技服务人员,创办了以果树保护地栽培为特色的谭坊镇农业科技示范服务基地,并与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结为“亲戚”,建立果树棚栽新技术实验示范基地,率先引进“曙光”、“艳光”油桃,“金太阳”、“凯特”杏等新品种,采用“起垄栽培、膜下微灌节水”栽培等新技术,进行保护地栽培试验,当年取得成功并获得亩收入3.2万元的高效益。通过效益驱动、基地带动、技术促动的影响,桃、杏、樱桃、葡萄等各类果树大棚在谭坊镇遍地开花,硕果累累,果树大棚面积发展到1580亩,杂果5260亩,农民人均年增收6380元,先后有安徽、河北、湖南等6个省的3860余名果农来基地参观学习。 引进先进智力 提高管理水平 针对农民因循守旧、技术滞后的现状,郝炎辉提出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引智思路,先后与日本花甲专家协会、中国果树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潍坊市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建立和保持常年业务关系,邀请日本专家熊谷俊一、中国果树研究所所长汪景彦教授等十几位学者来谭坊镇举办果树、瓜菜高新技术专题讲座,帮助解决了桃树流胶病、圆斑根腐病、西瓜枯萎病等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他带领农村科普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解决生产难题,并积极参与市科协举办的科普日、科技周、科技下乡等活动,为青州市农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智力保障。 立足市场经济 搞好农业招商 谭坊镇荒滩丘陵面积达25000亩之多,且十年九旱,群众收入既低又不稳。为了搞好丘陵开发,近两年来,郝炎辉在外出学习交流中,不断学习丘陵开发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并在生产实践中,高度认识到科技领先、抢占市场制高点的重要性,他决心将谭坊镇农业推向市场,走向国际。与香港亚太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亿元开发占地2500亩的镇南山林场项目,成立了青州市德利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被公司聘任为技术顾问。目前该公司已栽植国外彩叶苗木137个品种,210万株,辐射带动了周边群众实现思维模式和经营理念的转变,为提升当地农业的档次和水平提供良好的范例,展现了新时期一名新型农民的科普情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