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践行“三严三实”最重要的基础和前提,就是要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把牢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 理想信念始终是领导干部安身立命之本,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理想信念变了,就会丧失奋斗目标,失去动力之源,就经受不住形形色色的诱惑和考验,滑入深渊。现实生活中,有的党员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蜕变为腐败分子,走向犯罪的深渊,说到底,就是理想丧失了,信念崩塌了。而焦裕禄、孔繁森、王伯祥等众多领导干部,则把信念内化为高尚品格,把理想外化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从而以理想信念树立起一座座不朽的丰碑。可见,领导干部只有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的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做到始终站得正、立得牢。 坚定理想信念首先要加强学习。理论上的清醒才能保证政治上的坚定,政治上的坚定才能保证行动上的自觉。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特别是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按党性原则办事。 理想,不去奉行就难以实现;信仰,不去坚守就不可能忠诚,坚定理想信念就必须付诸行动,用行动来检验。也只有把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定不移地坚持“三严三实”,领导干部才能一直得到党和人民群众的支持,才能不断拥有为民服务的更大舞台,也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坚持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统一、坚定理想与立足现实的统一,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和砥砺理想信念,做到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历经艰难险阻而愈挫愈奋、愈战愈勇,执着前行,不为任何艰险所畏,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矢志不渝朝着崇高理想奋进,在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奋斗中创造辉煌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