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全市司法和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工作调度会议召开
我市部署海防工作
同心·光彩助学行动捐助仪式举行
坚定信心 强化措施 狠抓落实努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市领导到寿光市参加省人大代表小组专题调研
中日韩产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科技引领 创新发展
让党建成为看得见的生产力
2015年07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我市创新工作机制推动镇街干部力量下沉综述
  □本报记者 孙克义
  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题中之义。
  近年来,我市严格落实从严治党要求,持续不断创新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坚持问题导向,以农村新型社区为平台,探索实施了“三四三”工作机制,将50%以上的镇街干部力量下沉社区一线,聚焦服务主题主线,延伸服务工作触角,沉到一线摸实情、办实事、解难题,实现了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
“三在”社区:
干部“走读”变“住读”

  6月30日晚8点,昌乐县乔官镇山前社区干部李冰正在钟家庄村走访农户,“白天老百姓都在地里忙,我们就利用晚上的时间走访,与群众啦啦呱,了解社情民意。”据悉,该县建立了社区干部夜学夜访夜谈夜议制度,和李冰一样,利用夜间时间学习政策、走访农户、讨论事情,已成为该县社区干部的一项日常工作。
  我市将干部力量下沉作为一项长期工程,出台了《关于解决镇街干部力量薄弱问题的意见》,市委组织部从市直部门单位选派50名科级干部到镇街挂职,从县直部门选派1500名缺乏镇街工作经历的科级以下干部到镇街任职挂职,挂职人员与原工作单位脱钩,编制在市、县直部门,镇街负责管理、使用、考核、奖惩。在此基础上,推动镇街半数以上工作人员下沉到社区,做到吃住、工作、服务“三在”社区,使干部真正深入一线接地气、受教育、增才干。
“四项职责”:
群众过上幸福生活

  “多亏社区干部,要不俺家的日子真不知道怎么过下去。”谈起社区干部的帮助,临朐县蒋峪镇贺家洼社区居民李志平连连称赞。去年年初,他不幸遭遇车祸下肢瘫痪,家里顶梁柱倒了,日子越过越难。今年5月,贺家洼社区干部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立即协调资金帮助其购买了轮椅,跑前跑后给他办了低保,还联系了几家企业对李志平一家精准扶持。“这今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李志平信心满满。
  我市明确社区党组织承担推动社区建设、联系服务群众、规范村级事务、化解矛盾纠纷“四项职责”。建立社区工作人员包村制度,每人直接包靠1到3个村,指导和帮助开展工作。组织社区内党员干部做好联系群众工作,大力推行“两托管一代办”、“一联四帮”等有效做法,确保每家每户都有党员、干部联系,及时了解情况并向镇街党委反映群众愿望需求,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目前全市32万名党员干部联系196万农户,实现了农户联系全覆盖。
“三个清单”:
社区服务进家门

  安丘新安街道关王北社区张家屯村村民刘秀燕在青岛打工,以前计生查体都得回老家,很费周折。“现在好了,社区干部帮俺把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好了,还送到家里。现在我在青岛当地查体,把结果发到网上的流动人口平台就行了。”
  我市在每个社区配套建设了便民服务大厅、卫生室、警务室“一厅两室”,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与管理事项延伸到社区,纳入便民服务大厅集中办理,实行“一站式”服务。对不能下放到社区办理的事项,采取轮流定期进驻社区的办法,为群众提供面对面服务。按照即时办理、代为办理、指导办理三种类型,梳理了社区为民服务事项“三个清单”,社区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服务。今年以来,全市970个社区共为群众办理服务事项44.2万多件。
  党员干部沉下去,民心民意浮上来。我市实行“三四三”工作机制以来,服务群众的效率和水平显著提升,干群距离明显拉近,干群感情切实增进,党的基层基础得以进一步夯实。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表示,实施“三四三”工作机制,是我市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力抓手,是巩固农村基层阵地的有效措施,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载体新探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