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雒
7月8日凌晨,中日医院青年医生宋某在值班时猝死。目前医院已证实此事。青年医生在值班时猝死,令人惋惜。医生的职责是让他人实现康复,而一些医生在过度繁忙的工作中,显然疏忽了对自身健康的照料。医护人员陷入过度疲劳的状态,无疑值得医院和卫生监管部门反思。 因为社会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加剧,在各行各业中都有“拼命三郎”出现,这些年,年轻职员加班猝死的新闻时常出现。而相比于其他职业,医生由于肩负着救死扶伤的重担,就更显得“身不由己”,尤其是一些骨干医生,在医疗资源总体匮乏的情况下,不得不加班,在持续的疲惫中工作。 “疲惫的医生”在那些颇有声望的三级甲等医院或许更为常见。新华网去年曾对云南大型三甲医院的就诊情况进行过统计,数据显示:普通门诊医生平均每天接诊70人次,按照8小时工作制,每人次平均6分钟;专家门诊平均每天接诊30人次,每人次平均12分钟。不过,这个前提是患者之间完全是无缝衔接,并且医生在8小时之内不休息一分钟。可能各地的情况会有不同,但大医院的接诊压力巨大却是普遍现象。 医疗资源分配的严重不平衡,对患者而言,加剧了“看病难”,往往为了一个床位都要大费周折。而对基层的一线医护人员而言,则难以避免地陷入疲劳状态。尽管一些大型医院近些年在不断扩充医护人员的规模,但还是比不上就诊数量的增长,更何况,培养一名优秀医生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一个医生好口碑的建立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于是,在医院的膨胀之路上,那些一线的骨干医生不得不加班加点,陷于过度劳累之中。而技术和口碑越好的医生就可能越疲劳。 社会需要好医生,社会更需要不疲劳的好医生。避免医生出现过劳死现象,需要将法定的休息权落到实处,更重要的是,在医改之路上,医疗资源分配失衡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如果任由医疗资源分配不公的现状加剧,使患者过度集中到少数大型医院,虽然造就了一些“最大”“最好”医院以及不少口碑极好的医生,但那样的医院只会加剧看病难,那里的医护人员只会更加疲惫,这绝不是一种“健康”状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