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位老人牟延圣、牟令祥、牟显祥、牟会川(从左到右)接受采访。 记者刘名顺摄 |
|
|
|
7月3日,记者在市委党史研究室、高新区史志办工作人员带领下,来到了牟光仪烈士的出生地——高新区清池街道西清池,听牟令祥(85岁)、牟显祥(87岁)、牟延圣(80岁)、牟会川(73岁)4位老人回忆日寇入侵的历史,讲述先烈的抗战功绩。 牟光仪双目失明儿子当向导 “牟光仪故居是三间土屋,离我家有二百米,他长得十分魁梧,戴着礼帽墨镜,和蔼可亲,经常逗孩子们玩。后来,双目失明后,他儿子当向导领着他为革命四处奔走。”那时,牟令祥有六七岁的样子,对牟光仪有很深的印象,“小时候经常见他家有陌生人出入,有时到村东的窝棚里,但不知道他是共产党。” “牟光仪的父亲牟大恩在济南教书,牟光仪学习不错,很早就参加学生运动。后来回村成立党组织后,经常发动群众,打击日寇。我父亲牟效林深受他影响,参加游击队,经常扒铁路、割电线,开展敌后抗日斗争。”牟显祥的年龄大些,离牟光仪的家只有五十米,对牟光仪了解较多,“我们村受牟光仪影响,参加革命的不少,当时最出名的有牟子芳(1942年11月牺牲,时任山东军区司令部秘书处主任兼作战参谋)等,我1946年成为基干民兵,1949年当上了团支部书记。” “当时,牟光仪被日军包围,在马上被敌人枪弹击中,壮烈牺牲。消息传到村里,大家都很悲痛,自发组织起来祭奠他。”牟显祥告诉记者。 今年73岁的牟会川虽然没有亲眼见过牟光仪,但爱好历史的他,经常听老一辈谈论牟光仪。他带领记者一行,来到西清池东大街——牟光仪曾经住过的地方,“因时过多年,旧宅已不存在,现在成了大街。他就是在这里宣传革命,组织抗日的。” “近几年,西清池发展迅速,如今,有近300户居民搬进了楼房,大家的日子过得滋润。烈士在天有灵的话,也会欣慰的。”牟会川感慨万分。 日寇进占潍县无恶不作 1938年初,日寇进占潍县,老百姓可遭了殃。 “俺村的牟宗柬被两个鬼子抓住取乐,先扔到浞河里,等他爬上来,就用刺刀捅,眼看着被捅了两刀。直到后来鬼子玩够了,才扬长而去。”牟令祥那年8岁,对当时的情况记忆犹新。他还亲眼目睹村里的牟大温被鬼子活埋,6位抗日人士在浞河边被日寇砍头的场景。 “鬼子一来,全村人往东边芦苇荡、高粱地里跑,跑不掉就被鬼子抓去修炮楼。”牟显祥说,他上二年级的时候,鬼子来了,大家跳墙逃跑了,鬼子进村三件事:抓鸡、找鸡蛋、抢年轻妇女,实行“三光”政策,老百姓恨得咬牙切齿。 有一天,天刚亮,鬼子包围了村子,“在我家屋后,鬼子用木棍毒打4位村民,逼迫他们交出粮食。”牟延圣说,突然几声枪响,北边来了八路军,鬼子掉头跑回南大营据点了。“在牟光仪影响下,村里的抗日情绪高涨,大家用土枪、‘二人抬’土炮打鬼子,晚上扒铁路、割电线,弄得鬼子不敢轻易出据点。” 32年后家人才找到牟光仪墓碑 记者当天电话联系到了牟光仪的二女儿牟乐善。牟乐善老人今年已经83岁高龄,现随女儿定居在济南。据了解,牟光仪共有2个儿子、3个女儿、大儿子和小女儿已去世,二儿子牟同善在安徽,大女儿牟秀兰在泰安。 “父亲牺牲时我只有7岁,还不太记事,关于父亲的事迹都是从我母亲那里听来的,父亲牺牲后,我们很长时间没找到他的墓,上世纪五十年代马保三专门组织人去找也没找到。1971年,有一次我妹夫到莱州出差,想到父亲是在那一带牺牲的,就到烈士陵园找,结果在砖底下发现了父亲的名字。当年母亲领着我们去看望父亲,说完‘我带孩子们来晚了’后便昏倒在墓地。我们也想过把父亲的墓搬回家,但母亲觉得难受,不愿意再折腾,就没动。”牟乐善说,“现在有车大家都方便了,每年清明都要去给父亲扫墓。” 在牟乐善的记忆里,小时候父亲经常带不同的人回家,而且大多是白天睡觉,到了晚上就开会或一块出门,有时候母亲也会帮他们对暗号、送信。后来她才明白,原来父亲和母亲都是革命战士,把自己的家当做了秘密联络点。“父亲牺牲后,母亲带着我们姊妹五人吃了不少苦。记得最危险的一次是1946年的正月,‘还乡团’杀回村,母亲开会去了,邻居把我藏到床底下,把妹妹藏到梁头上,才躲过一劫。母亲受父亲影响,成为了一个坚强的女战士,这么多年,她一个人带着我们挺过来了。”牟乐善说,如今他们姐弟3个都已经80多岁了,退休工资很高,生活安逸自在,“也没什么遗憾了”。 西清池社区居委会书记牟会明告诉记者,市烈士陵园也有牟光仪的墓碑,每年清明都有牟光仪的后人和村民去扫墓,缅怀先烈。 据清池社区居委会委员、牟光仪侄孙媳王桂清告诉记者,为纪念牟光仪,村里也为烈士建了墓碑,每年清明,牟光仪的后代都会回村里为牟光仪祭奠,牟光仪的小女儿去世后,骨灰埋在父母身边,永久陪伴他们。 记者刘名顺 通讯员亓圣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