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群众“最盼”上下功夫 |
——临朐创新为民服务模式赢得群众齐点赞侧记 |
|
□通讯员 祝红蕾 刘明志 “脚沾泥土有多少,群众对你亲近就增几分!”炎炎夏日,在临朐开展的“进千村、入万户、察民情、解民忧”活动中,千名干部在大山深处留下奔波的足迹,在田间地头洒下忙碌的汗水……这仅是临朐变“群众跟着干部跑”为“干部围着群众转”的一个掠影。近年来,临朐在群众“最盼”上下功夫,在群众“最急”上见真情,以真抓实干锤炼干部作风,历练干事创业能力,让党员干部真正成为为民解忧的“排头兵”和“勤务员”。 “有事就打‘365’,办事就找‘直通车’” 8月1日,周六,常年在外跑运输的山旺镇姚家庄村民张传兴回家,寻思趁这个空把宅基地手续办了,可转头一想,周末镇上不知道上不上班?抱着试试的想法,他拿出手机按下“3422365”号码拨了过去,电话一通,把事和工作人员一说,电话里传来:“上午10点,社区‘直通车’会按时赶到社区,请带齐材料去办理!”张传兴赶紧撂下电话,拿齐材料,赶到社区,还差10分不到10点,社区干部早各就各位。 不局限于为群众办好事,山旺镇更倾心于让群众好办事:开通了社区工作“直通车”和社区服务“365”电话,打造24小时不下班的党委政府,六部尾号统一为365的热线电话,6个社区分别配备2-3辆标有“社区服务车”标识的电动汽车,服务半径进一步拓展,全身心投入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联系群众“最远一户人”。 “干部到农村一线,服务在群众身边” “我来拿点农药,给果树打打。”“行,你看看!”嵩山生态旅游区九杰村村民王德亮在社区服务中心翻看着不同品牌农药的说明书,社区干部郑洪军凑上前当起了“营业员”,“以前得去镇上,现在社区里就能买到,化肥、种子、农药都齐全,方便多了。”王德亮拎起农药,打了个招呼出了门。 “干部到农村一线、服务在群众身边”,嵩山生态旅游区推行“2+1”社区管理服务工作模式,即延伸公共服务、整合社会服务、强化基层管理,将70%的区机关干部下沉到社区,集中办公、轮流坐班。同时,放大服务范围,将9大项36小项政府服务事项纳入代办范围,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已累计办理各类服务事项11000余件次。 “戴胸牌、挂门牌”,亮牌承诺转作风 “过去,到政府办个事,‘两眼一抹黑’,不知道哪个办公室是干啥的,‘跑断腿’也不一定办成事!”柳山镇魏家社区前来补办小麦补贴卡的王庆华扬着手中的卡说,“现在好了,每间办公室都挂着牌,留着负责人电话,找不到人,打个电话,约定好时间,一趟腿就办完了!” 为让老百姓“少跑一趟路、少跨一道门、少走一道程序、少找一个人”,柳山镇推行“戴胸牌、挂门牌”机制,班子成员及站所负责人“亮牌服务”,在门牌上公开姓名与手机号码,手机24小时畅通,“全天候”服务;全镇1473名农村党员胸前佩戴“共产党员”胸章,家门口悬挂“共产党员户”门牌,既利于党员自警又便于群众监督;对无职党员定岗定责,全镇1033名无职党员在党务监督、科技致富、作风建设等7个岗位找到了坐标。如今,全镇农村党员设定养殖、大棚栽植、药材收购等引领群众致富项目137个,为群众解决土地流转、干群矛盾等热点难点问题45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