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综合新闻

第03版
理论
 
标题导航
天津滨海爆炸遇难人数升至121人
山东食药监局推出“你点我检”活动
潍坊港综合客运枢纽中心项目开工
坊子区资助50名寒门学子圆大学梦
高密市开设廉政“流动讲坛”
峡山区开展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
奎文区环卫工人骑上电动保洁车
市领导调研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及外经贸工作
生态生财两相宜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市住建局做好结合文章提升行业发展
9月起儿童安全座椅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
2015年08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态生财两相宜



  靠山就得“吃山”,“吃山”就得养羊,养羊就得吃草,吃草就得上山。长期以来,这种思维定势在山区农民心中根深蒂固。全市“两河”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临朐大力抓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全力扎紧生态保护的“篱笆”,做好开发与保护这篇大文章,让青山既长绿树又生“钞票”,努力实现——

  □本报记者 贺德良  通讯员 刘明志
  “老家的山上,政府不让放羊了!”近日,一位来自临朐嵩山的朋友谈及家乡的变化,无意中提及政府“禁牧”一事。
  临朐是典型的山区县,境内特别是西南部山区历来有养羊的习惯,养羊是临朐西南部山区农民重要的增收渠道,而地方名吃“临朐全羊”更是远近闻名。好好的羊,为什么一下子就不让养了?带着疑团,记者深入临朐一探究竟。
吹响保护开发“集结号”
  嵩山,位于临朐县城西南30公里处,早在2004年就被评为省级森林公园,境内有全县第二大水库、第二大林场、第二大高峰,森林覆盖率高达98%不说,还有着江北最大的水杉林——崔木水杉林。
  除了青山绿水好生态,山上的特产黑山羊,亦是这方水土的骄傲和自豪。
  “俗话说‘靠山吃山’,养羊是山里人的重要收入来源,俺这里村民口袋里的钱八成是‘吃’山吃出来的。”在嵩山生态旅游区采访,北黄谷村村民肖永宝说,放养一只黑山羊,啥饲料也不喂,没啥成本,一年到头能卖两三千块钱!
  像肖永宝这样的养羊户在全区有273户,多的养着四五十只,少的不过三五只,虽不成规模,可几乎村村都有羊群。
  山,还是那片山,可2013年,临朐弥河、汶河保护开发吹响“集结号”,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让地处弥河支脉的嵩山成了临朐主要水源地之一。“让全县人民喝上安全放心水”的担当,“既要百姓富,又要生态美”的发展理念,使嵩山生态旅游区加快探索“生态和生财两相宜”的发展新路,走一条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之路。
  靠山就得“吃山”,“吃山”就得养羊,养羊就得吃草,吃草就得上山——长期以来,这种思维定势在山区农民心中根深蒂固。
  在山还得言山。如何让农民改变传统的养殖习惯?如何让农民不养羊也能致富?如何做好开发与保护这篇大文章,让青山既长绿树又生“钞票”?这是挂在嵩山生态旅游区党政班子心头的一串问号。“生态之绿才是永恒之绿,我们要保护、培育、开发好这方山水,向青山绿水要效益。”管委会主任夏树英一直强调这一观点。经营好这方山水,重在开发,首在保护,从改变村民的养殖传统和放养习惯破题,开展了“治理畜禽养殖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专项行动,坚决取缔禁养区内养殖户,非禁养区内的养殖户则必须让粪便、污水等污染物达标排放,令行禁止,不打折扣。
  羊儿不让养了,“断了”村民的收入来源,老百姓能答应么?嵩山生态旅游区谱打得比这更长远,“守着金山银山还愁没饭吃?”提出打造“旅游名区,生态小镇”,做大做强、做广做深、做精做细生态游,将景区建设、旅游开发、生态农业、有机林果四大体系深度融合于旅游产业之中,让其真正成为富农聚宝盆。
  “看一眼、带不走、能赚钱,是生态旅游的最大特点。目前,嵩山实行免费开放,做足人气、打造影响,据估算每到周日游客达500人以上。”党工委副书记刘景海介绍说。
  “这青山绿水可真是宝啊!不出家门,守着这山水就能有饭吃、有钱花。”        
  8月14日,马家嵧村迎来了载着青岛山哥俱乐部56名游客的大巴,这让农家乐老板娘魏小兰忙了个脚打后脑勺,她一边收拾着中午要炖的土鸡,一边说道:“一般每天都来个三四桌,好家伙,这一下子就是七桌!”仅今年“五一”那天,北黄谷村就有6家农家乐开业。
  放下羊鞭,放羊户“转行”,“靠山吃山”吃出新花样——除了发展生态游,有机蜜桃、佛手瓜、高山蔬菜等特色种植也让农户赚得盆满钵溢,“跳槽”养蜂的村民许明美旅游旺季时蜂蜜销量每天保守算也得40来斤,收入近千元。“比养羊强多了,花钱雇我也不放羊了!趁着放蜂的空,我还兼职干起了‘导游’!”老许笑得眼眯成一条线。
既要生态美也要百姓富
  如何处理好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嵩山趟出了一条既要“生态美”也要“百姓富”的发展路径,而水的变迁,更是临朐以生态理念统揽发展全局的最佳注脚。因河而变,弥河、汶河的华美转身成就了临朐的欣欣向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沿潍九路到九山镇,再往西南,在松涛绵延的万亩黑松林里,转了何止九曲十八弯,深山之中,密林深处,涓涓细流泻出于山谷之间,弥河源于此。
  “源头有源头的责任,上游有上游的担当”。弥河源头的九山镇在尽享弥水福祉的同时,承载着涵养水源的重任,“母亲河”保护行动再提质,聘请山东省工程咨询院对弥河源头保护开发高起点、高标准布局,统筹岸上与水上、治污与治水、政府推动与全民参与,拆除禁养区内养殖棚17个,在弥河沿岸两侧荒山新栽植侧柏10万株,新增荒山绿化5000亩,涵养了水源。“以弥河水系水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大力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水土项目建设。以青杨峪板栗基地取得全国有机农业(板栗)示范基地为契机,加大对果农种植管理技术培训,大力推广有机种植、绿色种植技术,持续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镇长李斌说。
  河边走杨柳,山路站景松,果树爬山坡,鸟儿枝头唱……寺头镇主动对接全县弥河景观开发,平整河道,整修河坝,绿化弥河两岸及周边荒山荒坡,对弥河沿岸的悬泉寺、禅堂崮、衡王墓、冕崮等众多珍贵资源修复、完善、提高乃至整合,唤醒沉睡资源,再现弥河昔日风姿。
  “还一河清流于自然,还一泓碧水于百姓!”“两河”保护开发亮剑之时,铿锵誓言掷地有声,可水环境治理注定是一场攻坚战,既要治标也要治本,能否彻底打赢,关键还是要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临朐谋定而后动,全县动员,全域治水,全民护河,一场上下联动、区域协作、部门统筹、全民参与的治水攻坚战拉开了阵势,谁进度快、谁成效大,沿线镇街互比互学互看,让成绩说话……
  改变的不仅仅是一条河。临朐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放大河流效应,围绕构建城乡一体生态系统,统筹沿线水系、交通、产业、人文、景观等要素,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涵养区、城乡一体示范区、中央活力区和绿色产业创新区5段,把弥河、汶河打造成生态之河、景观之河、文化之河,建成“现代产业的示范区、新型社区的样板区、生态旅游的标杆区、城乡一体化的典范区”,实现“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宜人、三业兴隆”的远景目标。
  青山与绿水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对临朐这样一个山区丘陵面积达87.3%的山区县而言尤为如此,水的变迁,考量着临朐生态优先的发展追求,而让绿随水同步延伸又何尝不是如此!
  临朐多山,山多景观,而景观又以绿为魂,单就揽名山、名泉、名寺、红叶、奇石等绝佳旅游资源于怀中的四处国有林场而言,总面积94814亩中的林地面积就达91414亩,森林覆盖率在96%以上。如何唤醒沉寂的大山,让绿水青山“兑现”金山银山?临朐借“两河”保护开发东风,因势利导把“生态活县”上升到战略层面,打生态牌、念山水经、唱文化戏、走特色路,拿出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倾向山区开发,大力实施林权改革、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成片造林,提升沂山、突破嵩山,全力打响“灵气所钟、山水临朐”品牌。
  “南部山区是临朐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也是临朐旅游的龙头和发展所在,保护生态环境尤显重要。在国家要生态、资源要保护、林场要发展的形势下,发展生态游是保护生态环境、盘活山区的有益探索。”县林业局副局长李新说。
  没有“百姓富”,“生态美”不能持久,“生态美”是基础,只有“生态美”了,才能有真正的“百姓富”。惟此,才能让碧水滋养与百姓富足相匹配,让“水更清”释放出更多民生红利,使山水园林宜居城市从蓝图走向立体。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