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
解读央行降息降准“组合拳” |
|
|
中国人民银行8月25日晚间宣布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二次“双降”,力度较上次的“降息+定向降准”更大。 分析人士认为,从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以及金融市场表现来看,央行此举是“及时雨”,瞄准的是实体经济的“靶心”,同时也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 创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低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主要目的是继续发挥好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仍存在下行压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和防风险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全球金融市场近期也出现较大波动,需要更加灵活地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央行降息降准,向外界发出了鲜明信号。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认为,经济下行压力需要积极应对,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在这个时候,要向国内外市场发出明确信号,加强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支持力度,稳定预期,坚定信心。 “这次降息降准,并不代表货币政策的转向。”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说,我国货币政策的基调仍然是稳健和中性的。从调控实体经济的角度来看,降息降准的目的是在通胀形势和流动性创造机制变化的背景下,维持合理的实际利率和支持适度的货币信贷增速。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央行8月11日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报价机制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引起外汇占款变化进而使流动性出现变化,客观上需要降准释放流动性弥补缺口。 “近期人民银行对人民币兑主要货币中间价报价机制实施进一步完善,势必对金融体系本外币流动性构成结构性影响,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实际上为金融体系注入了无期限流动性,可有效增强金融机构针对货币市场波动实施流动性管理的能力。”央行研究局局长陆磊说。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指出,原来外汇占款是我国基础货币供应的主要方式。但是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外汇占款明显减少,银行体系流动性存在压力,除了常规的货币政策操作外,需要降准提供流动性。 据估算,本次降准释放的流动性规模约为7000亿元人民币。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在降息降准的同时,央行放开了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利率浮动的上限。 “放开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金融机构自主定价空间的进一步拓宽,既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提高自主定价能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也有利于促使资金价格更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更趋成熟。 恒丰银行研究院常务院长胡海峰认为,央行此举寓利率市场化改革于调控之中,中长期存款利率完全实现市场化。商业银行应积极主动应对,加快转型,加强自身资产负债管理、利率定价和利率风险管理水平。在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方面,商业银行负债端(存款等)来源要更加多元化,资产端(贷款等)也要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并大力发展投资银行等业务,增加非息差收入。 放开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后,如何引导金融机构科学合理定价?央行有关负责人透露,一是继续按现有期限档次公布存款基准利率,为金融机构利率定价提供重要参考。二是完善利率调控和传导机制。三是发挥行业自律管理作用。 (据新华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