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而作为一个严重缺水城市,水资源严重短缺是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我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98立方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特别是自2013年8月份以来,我市遭遇有水文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持续干旱,使得全市生活、生产、生态供水面临一定困难。 面对这一形势,全市上下既要多措并举、广开水源,更要从我做起、节约用水,努力让节水成为良好文明风尚。这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和现实需要,更是检验市民文明素质、道德水平的试金石。我市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理应在节水方面树立更高的标杆,做出更多的努力,让节水成为一种常态、一种美德、一种文明风尚,力争在不降低生活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前提下,采取综合措施,减少取用水过程中的损失、消耗和污染,杜绝浪费,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让节水成为我们鲜亮的城市名片。 努力让节水成为良好文明风尚,就必须让节水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让节水成为全市上下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成为社会各界的道德追求和价值标尺。这就需要积极转变发展理念,大力发展节水型经济、建设节水型社会,坚定不移走绿色化发展道路,构建起水资源循环高效利用的工程体系、制度体系、政策体系,支持潍坊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通过观念引导、政策支持、制度约束、典型引路等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机制建设,引导全社会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珍惜宝贵的水资源,努力节约每一滴水,更好用好每一滴水,让每一滴水发挥最大效用、实现最高价值。 全面推进节约用水,点滴铸就生态文明。让我们从一点一滴节水护水,才能水长绵绵,我们的生命之源才能永葆生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