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文
几天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国际政治及美国研究专家资中筠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对于已经85岁的她来说,在大量的学术阅读与写作之外,还要拿出时间整理经营公众号,着实不易。开通公众号的原因被她写在了第一篇文章中:“一段时间以来,发现不少伪造的以我的名义发表的文章、讲话、‘语录’,在各种网络上广为流传。或全部伪造,或断章取义再添油加醋;或乱加耸人听闻的标题;或似乎认为我说话不解气,非要把自己的激烈语言或主张塞到我的嘴里。” 与资中筠想法相同的还有央视著名主持人、资深新闻评论员白岩松,近日他推出新书《白说》。新书封面上有段话:“我没开微博,也没用微信。只能确定这本书里所有的话,都是我说的。” 被杜撰、篡改的名人名言在网上流行已非新鲜事,假语录满天飞。2013年撒切尔夫人逝世后,关于她的“语录”开始刷屏:“你们根本不用担心中国,因为中国只生产洗衣机和冰箱。”演员舒淇曾在其微博分享了“莫言小说里最深刻的十句话”,其中不乏“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这样一眼便可拆穿的伪名言,不仅是莫言,就是普通读者看了也会哭笑不得。还有杨绛、韩寒、柴静、乔布斯、仓央嘉措的“语录”数不胜数,哈佛、耶鲁、剑桥的“校训”经常重样,美国历任总统也好像天天在编“鸡汤”。 这是一个“鸡汤”已经泛滥的时代,一些轻松的“心灵鸡汤”确实可以成为朋友圈畅销品,但是多了就像浓汤被水稀释,滋味和看点就少了许多,于是有些人为了吸引点击量,用上名人的噱头,就像把家常“鸡汤”冠上了米其林餐厅的星级,本来只是熨帖人心的话语也变得“权威”和“冠冕堂皇”起来。 名人“鸡汤”为什么能泛滥?可能是小时候我们写作文要求引用名人名言的后遗症,我们也习惯了引用名人“事迹”,课本里华盛顿砍樱桃树,爱迪生用镜子反射原理救妈妈的故事后来都被考证为假,于是有人觉得课本里都在用名人假故事,编点名人“鸡汤”又能有什么坏处?孩子的作文里对名人张冠李戴可能害处不大,但是正式的新闻、论文、著作里一旦出现了错误的引用,你还会信任作品中的其他结论吗? 在混乱嘈杂泥沙俱下的中文互联网世界,虚伪的名人“鸡汤”可能是某种精神胜利法的体现,但实质上是缺乏独立思考和信息分辨能力的结果。所以我们需要警惕并“屏蔽”泛滥的“鸡汤”,不要让它潜移默化吞噬掉我们的个性和理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