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特别关注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凸显优势 谋求合作 共同发展
展示资源优势 共谋发展大计
2015年09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八大重点优势产业亮相中日韩产业博览会
凸显优势 谋求合作 共同发展



  □本报记者 韩立新 赵欣波 相丹
  我市节会经济发展迅猛,有着成功的经验。即将召开的中日韩产业博览会,将一以贯之地秉承“盛会搭台,经贸唱戏”的宗旨,将三国的资源优势、投资环境、发展机遇等进行充分展示,实现互惠互利,共赢发展。中日韩三国地缘相近、文化相通,贸易、投资、文化、科技等方面交流密切。包括我市在内的我省沿海城市更是中日韩区域合作的主战场,潍坊也把加强与韩国、日本的交流合作作为对外开放的重点。
  近年来,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产业发展新趋势,我市认真分析产业结构现状,提出了“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的战略部署,坚定不移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稳增长、促转型的总抓手,促进了全市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为充分展示我市重点产业发展及产业政策优势,记者对我市8个重点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采访,以期为三国在贸易、投资、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合作提供更多信息,助推博览会取得更大成效。
智能装备产业:
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装备产业是我市的主导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市实现了“智能”与“装备”融合,产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其中,在机器人关键零部件RV及谐波减速器、数控机床、机器人、智能农业机械、自动化生产线、汽车自动变速器、3D打印等环节已经有了初步发展,系统集成、关键技术、设计研发等产业服务支撑能力具有了一定基础,航空发动机、无人机、无人驾驶飞机用涡轮增压器、轻型涡喷发动机及核心部件研发取得了初步成效,形成了差异化发展的格局。
  我市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目标为,2015年,全市智能装备产品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工业机器人和机器人减速器产业化实现突破;启动“智能装备产品推广应用行动计划”,选择汽车、电子、食品等行业的重点企业进行试点示范。到2018年,全市智能装备产品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到2020年,全市智能装备制造产品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0亿元,形成比较完整的智能装备产业体系。为推进产业发展,我市加大财政资金对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快速膨胀产业规模。严格执行智能装备企业进口关键核心零部件、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减免政策。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智能装备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对企业组织实施的“智能工厂”项目,给予奖励。企业购买机器人设备,实施“机器换人”项目的,同级财政按设备投资额的8%给予补助,单个企业补助不超过500万元。
电子信息产业:
放大龙头企业引领作用

  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前景广阔,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实施产业集聚、成果示范应用、优化产业环境等强力措施,形成以电声器件及半导体照明为发展核心,软件服务为发展基础,以集成电路、3D打印、地理信息为突破重点,同时推动家电视听设备、移动通信终端设备、医疗电子、汽车电子、电子元器件、专用材料等产业发展的格局,实现优势领域升级、新兴领域壮大。去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总量列全省第5位。今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预计实现主营业务预计收入580亿元。2017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800亿元,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达到700亿元,软件及信息服务产业规模突破百亿元,培育或引进1-2家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的电子信息企业。
  为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我市发挥龙头企业对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引领带动作用,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构建产业发展新优势。积极引导市场需求,发挥“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业高端化、全域城镇化中的灵魂作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依托骨干企业,发挥产业联盟的作用,重点对接中国科学院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物联网、3D打印、可穿戴设备、智能控制等领域建设和优化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和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同时,引导重点企业建立半导体照明、电声器件、软件与信息服务等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搭建企业研发平台。
纺织服装业:
构筑纺织服装业名城

  我市是山东省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和出口加工基地。近年来,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规模和档次都有了大幅提升,总量占全省七分之一,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和重点产品产能居全省的前三位。诸城市、高密市、昌邑市分别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男装名城”、“中国家纺名城”、“中国印染名城”。去年,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665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4亿元,实现利税128亿元,实现利润83亿元。
  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形成了从纤维、纺纱、织造、印染到下游服装、家纺以及产业用纺织品三大终端产品的产业链,具备了各类纺织服装产品的生产能力。在服装、家纺和产业用纺织品三大领域,涌现出了希努尔集团、山东桑莎制衣集团、山东耶莉娅服装集团、孚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培育出了孚日、耶莉娅、坦博尔、希努尔等30多个知名品牌。纺织服装产品外销高达50%以上,出口市场涵盖了欧盟、美国、日本、南美、非洲、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为促进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我市不断完善产业配套,提高产业聚集度,推动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在行业发展方面,通过建设产业链项目,完善产业链条的协同配套能力,实现产业集聚效应。在技术升级方面,突破两端、提升中间,实现产业链由“纺锤型”向“哑铃型”转变。同时,发挥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提升金融机构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节能环保产业:
推进装备生产规模化

  我市节能环保产业已基本形成高效节能电动机、低排放燃气发动机及再制造柴油机、LED照明产品和水污染及空气污染治理等节能环保设备为主导,以城乡生活垃圾生态化利用等技术为引领、以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环保服务快速发展为支撑的节能环保产业体系。
  我市正以加速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为抓手,打造山东省节能环保产业强市。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将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5亿元。2017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800亿元。2020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200亿元,培育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20家。
  为进一步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我市大力创新扶持办法,充分利用现代产业发展基金,采取股权投资等方式,重点支持企业优先采用我市生产的节能环保产品、设备,助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对高效节能环保装备规模化生产、节能环保产业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当年设备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同级财政按设备投资额4%的比例予以补助。对通过行政程序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一次性奖励100万元,通过司法程序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一次性奖励50万元。 
海洋产业:
建设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

  我市海洋产业发展迅速,已形成以盐化工、精细化工、海洋装备制造为主,滨海旅游、海洋物流、海洋生物医药为重要补充的海洋产业体系。当前,我市正以滨海海洋经济新区发展规划为引领,打造潍坊海洋产业升级版和未来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极,建设山东半岛沿岸及海域乃至环渤海地区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到2020年,以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为支撑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海洋经济服务化水平和贡献率大幅提升。全市海洋产业总产值力争突破3000亿元,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突破1300亿元,海洋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9:45:46。
  在资金支持方面,我市拓宽海洋产业融资渠道,搭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金融信贷、上市融资和票证融资为主体,以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为补充,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重的多元融资模式,不断增强海洋产业发展后劲。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扶持,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发挥政府性引导基金作用,以股权或债权形式撬动金融、社会资本加大对海洋产业重大项目投入。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对列入国家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海洋产业和项目,按规定享受国家统一的税费优惠政策。落实海洋产业中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到2020年,力争培育涉海上市(挂牌)企业10家,发行涉海企业债券10只,募集资金120亿元。大力发展产业金融。
石化盐化产业:
创建国内一流的绿色产业基地

  石化盐化产业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盐化工、石油化工及其相关产业在我市工业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我市石化盐化产业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逐步建立起了以盐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化工和生物化工等五大产业领域为重点的产业体系。2015年,我市石化盐业将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00亿元。到2017年,石化盐化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00亿元,利税额突破300亿元,成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化工先进制造中心。到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00亿元,利税额突破400亿元,建成全国一流的绿色化工产业基地。
  我市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好的项目,促进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围绕石化、盐化、煤化“三化”一体化项目,新领域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链节点,引进高端项目和核心技术,带动产业发展。采取合资、注资、控股等方式,以龙头企业优质资源,吸引国内外大公司落户潍坊。建立园区招商网络信息平台,推介园区的投资环境和项目信息。加大对石化盐化产业的资金支持,建立产业基金,以潍坊市现代产业发展基金作为母基金,设立专注于石化盐化产业的专项子基金,市、县两级财政拿出引导资金,吸引投资公司和基金。
造纸包装产业:
培育世界一流的产业集群

  造纸包装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市重要传统产业之一,产能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主要经济运行指标一直处于全国前列。为实现造纸包装产业从全国领先到世界前列的跨越,我市立足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积极培育全球一流的造纸包装产业集群。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387亿元;到2018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1亿元;到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8亿元,品牌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推进造纸包装产业发展中,我市重点与世界500强企业、国际高端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凝聚全球领先资源,打造国际一流的造纸包装产业。培强做大龙头企业,对集约土地、环保容量等资源,实施重点倾斜,优先予以保障。组建产业联盟,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围绕制造业重大共性需求,采取政产学研用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等新机制新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加强与国际性大公司、大财团合作,引进高端技术,全面提升造纸包装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强化资金支持,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逐步从“补建设”向“补运营”转变,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积极发挥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和商业金融的优势,加大对造纸包装产业的支持力度。
健康产业:
做强改善民生复合型产业

  当前,我市健康产业正处在快速发展期,产业规模扩大,内部结构优化,健康产品质量提高,健康服务功能完善提升,辐射健康种养业、健康制造业、健康服务业在内的健康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按照规划,到2015年,我市健康产业将实现增加值340亿元。到2017年,健康产业实现增加值450亿元。到2020年,健康产业实现增加值突破700亿元。
  我市作为国家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养老服务业改革试点市和社会化办医联系点城市,在医疗健康服务、医药商贸与物流配送服务、医药生产、中药材种植加工等领域具备较强的区域辐射能力,拥有独特的产业优势和很大的发展空间。为促进健康产业上档升级、加快发展,我市强化顶层政策设计,推进平台建设,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健康产业园区。认真落实国家税费减免政策,积极拓宽产业融资渠道,建立健康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加大对健康产业的投入,加强信贷资金支持,引导金融机构调整优化信贷结构,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业链融资贷款等金融创新。
  盛会搭台,经贸唱戏。我市产业基础雄厚,外向度高,与日本、韩国的产业存在较强互补性,拥有广阔的合作空间。这次博览会,顺应了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大趋势,对于推动中日韩三国产业深度合作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三国的经贸合作,必将加快我市产业国际合作进程,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扩大城市的国际国内影响力、知名度,确立并提升潍坊在中日韩及国际合作中的地位。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