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居易在《船夜援琴》一诗中写道:“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声即淡,其间无古今。”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又名丝桐、绿绮,对古人来说,不但是乐器,也是抒怀寄情之物,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琴融合了人们智慧的结晶,表现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赞颂与追求。 我市拥有山东省“古琴艺术之乡”——诸城。“诸城琴派”是指流传于山东诸城地区的古琴曲及其演奏风格。早在上世纪20年代,它的独有曲操《关山月》、《秋风词》、《秋夜长》、《长门怨》等就已流行。然而由于年代相隔已远,古琴的美大多数人仍无缘知晓。近年来,诸城派古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并在实践中积累起富有文艺革新的独创精神和别开生面的创造性经验。特别是在2012年初,我市市区第一家职业古琴社正式成立,让更多的潍坊人接触了古琴。 北海琴社社长赵梓皓是我市古琴文化圈的代表人物。初见赵梓皓,感觉他颠覆了人们对于习琴人古板严肃、不苟言笑的刻板印象,一开口说话,就给人一种亲切随和的朋友般的感觉。而当他坐在桌前抬手抚琴,那专注、认真的神情,又体现出内心如琴声般的稳重与安宁。了解了他的成长经历,可能就会明白他的沉稳气息来源于哪里。 赵梓皓出生在潍坊一个文博世家,父母一直从事古文物研究,从小就在琴棋书画的环境中长大。毕业于北京文博学院文物鉴定专业的他,大学期间就师从著名古琴演奏家张子盛先生,为其入室弟子。从大三开始,赵梓皓就在中国古琴学会担任会员课的教师。 “我对古琴背后的文化越来越感兴趣,总想为古琴做些什么,它的美理应得到更大的重视。”赵梓皓说。回到潍坊,来学琴的学生越来越多,大家都希望在潍坊能有一个固定的组织,于是在2012年,他创办了我市首家职业琴馆——北海琴社。 作为一名青年古琴演奏家,赵梓皓的音乐风格正如其人,沉稳而内敛,内透诸城风骨。他善弹《秋鸿》《捣衣》等传统大曲,亦精于《三峡船歌》《胜利操》等当代新作。见赵梓皓端坐于古琴前,修长手指抚过琴弦,古雅的音符缓缓从指尖流出,让人想起了苏东坡描写古琴弹奏者的一句词:“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玉指冰弦,未动宫商意已传。” “现在生活节奏太快,大家的心态可能都有些浮躁,学古琴、听古琴让人的心态归向平常,暂时忘却烦恼。”赵梓皓说。现在在北海琴社学琴的学员中,既有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也有退休的老人。 在赵梓皓眼里,古琴不仅是一件乐器,更是一个文化符号,所承载的内涵也远远超过了音乐范畴。因此传播和推广古琴本身,就是在复兴传统文化。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把“乐”和“礼”、“射”、“御”、“书”、“数”等并列,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六项基本技能之一,可见音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古琴教育工作者,赵梓皓在古琴学习上,提倡一种平和开放的心态,“当代人弹琴,没有必要像古人一样进行更衣焚香净手等一长串复杂仪式,不过对我来说,弹琴前确实需要心静一会,在琴音中融入你的思想,抒发心中的情感,这就是我理解的古琴的本质。”赵梓皓说。通过优美的琴声熏陶与感染人们,北海琴社让更多的人发现与体味到了传统文化之美。 北海琴社定期举办雅集和音乐会。在雅集上,琴社的老师、学员和古琴爱好者弹琴、交流。北海琴社成立的这些年,赵梓皓策划并举办了多次大型活动,包括2013年潍坊首场大型古琴专场音乐会“北海之春”、2014年首届“中国·潍坊古琴艺术节”,还有今年的“夏日清音——北海琴社师生音乐会”,另外还邀请了各地名家,为潍坊的古琴爱好者们带来了多场琴学专题讲座互动,从斫琴、古琴音乐、古琴历史及文化等多个维度向公众诠释古琴的魅力。 月夜,良宵,听清风入弦,绝世间烦恼。赵梓皓说,“我没有什么大的梦想和计划,只想一步一步做好眼前的事。能弹琴,认识这么多爱琴的人,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 记者陈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