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时评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综合新闻

第03版
时评
 
标题导航
“不文明旅游”的文化病理在哪
精准扶贫?
快言快语 阿列克谢耶维奇:我写
诺奖是对中国大师的奖励
节约用水,迫在眉睫!
农村教育之殇
积极推动中介机构市场化
个税改革方案有待充分论证
双证研究生山东班招生
2015年10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诺奖是对中国大师的奖励



  ◎许锋

  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授予屠呦呦与另外两名科学家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科学研究而首次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科学家,这一奖项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其意义显得特别重大。
  很多年前,钱学森先生曾有一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现在,屠呦呦的事迹可以证明,中国能够培养出杰出人才。屠呦呦没有留过洋,没有博士学位,不会说英语,与现在很时髦的国际化人才的标准不沾边,属于土生土长的“本土”人才。
  从屠呦呦的成长轨迹,我们可以这样回答“钱学森之问”:凡大师者,绝非一时一日一季一年之功可成,绝不能速成,需要时间,是一个用文火慢慢熬的过程,是日子缓缓磨砺的过程,是在岁月静好一般的心态中执着坚守的过程,是对诸如做学问者整日抓耳挠腮、坐卧不宁,如热锅上的蚂蚁左顾右盼,荣誉光环从天而降等观点的绝妙讽刺。
  屠呦呦不是天才,从她的经历可以看出,她没有任何显赫的背景,她的成长也并非“一帆风顺”:出生于1930年底的她读完初中、高中,考入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时,年已21岁,大学毕业时年已25岁,担任副研究员时年近50岁,担任研究员时年已55岁。如果按照现在的“速成”标准和人才培养方式,她“成长”的每一步似乎都比“别人”慢半拍或者一拍,甚至好几拍。我们不知其中的缘由,也没必要探求或者追问,那或许与其所处的特殊环境、年代、时局有关。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对物质、地位、荣誉,是不在乎的,不斤斤计较的,不唯利是图的,如果做学问的人整日陷于争名夺利的泥淖之中,又如何能静下心来搞研究、做学问?
  屠呦呦因获得诺贝尔奖受到世人关注,仿佛一夜之间成为“大师”。但其实,她成为大师已经很多年。我认为,大师或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官方”的认定,比如获得政府、学术机构、民间颁发而有影响力的奖;一种是人们心目中的认可,你能说曹雪芹不是文学巨匠、大师?你能说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不是大师?就算袁隆平先生现在不是院士,以他的成就和对人类的贡献,你能说他不是大师?他们都是人类历史进程中涌现出的杰出人才。用时髦的话说,屠呦呦获诺奖与不获诺奖,都不影响她的大师“范儿”,是院士或不是院士,也不影响她的大师“范儿”。诺奖,是对中国大师的奖励,而非获奖后才成为大师。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过许许多多杰出、伟大的人物。只是,在芸芸众生之中,杰出者永远是少数,大师永远是凤毛麟角。让我们把期待的目光投向那些能一生坚守、永远耐得住寂寞、愿意坐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冷板凳的人,静静地等待花开。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