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国内国际
 
标题导航
坊子打好节能环保产业牌
玉米全株青贮受青睐
农田里的“发电宝贝”
峡山深化“无农作物秸秆焚烧区”建设
谭坊镇巧解秸秆禁烧难
峡山区获批首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寒亭多举措提升依法治区水平
市国税局与福田雷沃签订税收遵从合作协议
“四委合一”提升服务水平
境外“法轮功”邪教组织有哪些反动宣传媒体?
2015年10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田里的“发电宝贝”



  □本报记者 贺德良
  通讯员 李爱玲

  眼下又到了农作物收获的季节。10月11日,记者在昌乐县乔官镇韩家寨子村玉米种植基地看到,村民们正忙着将废弃的玉米秸秆打包成捆运往回收厂,整个种植基地里没有秸秆焚烧的痕迹。
  “过去‘愁人’的秸秆无处摆放,现在废弃秸秆成了‘香饽饽’,大田里也没有焚烧秸秆的了,大家掰完玉米之后,把秸秆运往回收厂,不仅解决了麻烦,还增加了一部分收入。”村民刘兴田站在自家田地里,开心地告诉记者。
  乔官镇是农业生产大镇,尤其以玉米种植占绝对优势,每年玉米种植面积达到5万余亩,所产的玉米秸秆达到7万吨以上。秸秆焚烧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还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2010年,韩家寨子村村民韩存昌去外地考察,发现农作物废弃秸秆是生物质发电项目的原料,而且前景非常广阔。
  收购商韩存昌介绍说:“考察回来之后,我开始收购玉米秸秆,刚开始村民意识不强,经过我的不断宣传,村民们开始将秸秆运到我这里。现在,玉米秸秆每吨收购价60元,村民们每亩地能收入100元,秸秆经过粉碎之后,运往潍坊、沂水、东营等生物质发电厂,订单供不应求。”目前,韩存昌的收购厂每年收购量能达到3万多吨,其中玉米秸秆量1万多吨。据了解,秸秆、树皮、木屑等农业废弃物经过粉碎、烘干等工艺,制成生物质原料,每吨可发电600度。乔官镇自开展全面禁燃秸秆以来,通过秸秆青储、秸秆还田、鼓励村民回收废弃秸秆等方式,变废为宝,不仅减少了因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