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艺术·收藏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国内国际
 
标题导航
苍茫化境又一山
中国画都TOP10影响力艺术机构
图片
马世祥书画作品展10月17日在十笏园开展
2015年10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苍茫化境又一山
——品读当代焦墨大家穆家善及其作品



  □本报记者 夏德娟
  穆家善,国际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现任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艺术学院穆家善焦墨画工作室高研班导师、南京大学中国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美国亚太艺术研究院院长等职。2011年初,独创中国画“焦墨千毫皴”技法,引起海内外画坛反响,被中国驻美大使馆教育处授予“中国文化大使”荣誉称号。
  穆家善,1961年生于连云港。1981年拜齐白石弟子陈大羽教授为师,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1989年中国美术馆举办穆家善个展之后,应邀赴美国马里兰美术学院讲学,居海外18年,担任美国亚太艺术研究院院长;被美国政府五次授予“联邦教育家奖”,7次被旧金山市长、洛杉矶市长等授予荣誉市民奖,驰骋国际画坛。2007年成为中国教育部遴选的“长江学者”候选人,2012年被作为国际杰出艺术学者引进回国工作,担任中国首位焦墨山水画硕士研究生导师。穆家善是继焦墨山水画大家黄宾虹、张仃之后的中国当代焦墨山水画大家。被誉为海外中国画坛领军人物、焦墨“千毫皴画派”开山立派画家。是继徐悲鸿、张大千、刘海粟、吴冠中、范曾、陈逸飞之后,又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画家。
  当代焦墨大家穆家善在海外拼搏十多年,从彷徨、苦闷、寂寞、焦虑到充满自信、取得成功,可谓饱尝人生五味。
  这位在中国受过传统艺术熏陶,在专业上训练有素的青年画家,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满怀憧憬和抱负,到被誉为西方现代艺术中心的美国纽约发展自己的艺术事业。到美国闯荡之后,他心中不仅交织着眷恋国画传统的心情与满怀革新的抱负,更为如何使西方人接受中国水墨画而奔波劳碌。出乎他的意料,在美国社会气势如虹的观念性前卫艺术氛围中,中国传统的水墨画艺术很难有立足之地。
  传达诗性和讲究笔墨情趣的水墨画,被认为是农业社会的产物,在后工业的科技信息时代早己是“明日黄花”,不合时宜了。也许正是与传统中国艺术观念、形态迥异的西方前卫艺术,促使穆家善苦苦思索,也迫使他认真研究艺术的本质、原理和功能,研究中西文化和艺术的同与异。他逐渐从不解、愤慨转向冷静地面对现实,一面梳理和认识西方现代艺术的脉络和走向,一面回过头来深入探究传统中国画文脉,由此增强了他的文化自觉:应该更深地扎根于传统,传承和发扬它的精神与技巧,使之具有现代的意识和风采;同时尊重其他民族文化艺术的创造,适当地从中吸收有益的营养,为我所用。
  在理清了思绪之后,穆家善开始从容地进行艺术实践的探索,同时通过讲学、授业、学术交流和作品展览等多种方式,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使自己的艺术创作在国际画坛上争得一席地位,从而扩大了现代中国画的影响。
  穆家善采用的是借古开今的方法。古代传统是中国画的根,它浸润着不同于其他民族的中国文化精神。文人水墨画的写意体系和意象造型,传统山水画对待自然的“游观”方式,由黑白对比和笔墨变化所造成的情致和神韵,是它永恒的艺术魅力所在。实际上,文人水墨的这些特质是与西方现代艺术的审美理念相通的,而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在许多方面受到了包括中国传统绘画语言的影响。只是西方特定的社会环境和一味求新求异的思维模式,把反传统和追求表现、象征和抽象的趋势推向了极端。中国绘画崇尚渐变,不走“突变”、“激变”的道路,但也不能以不变应万变。如果我们一味迷恋前人的创造成就,忽视时代的变化和人们新的审美需求,不力求开拓水墨画的新局面,那么水墨画仍然要被时代抛弃。对此,身处美国的穆家善,比在国内安定环境下生活的中国画家感受尤深。可能正是这种“中国传统”与“美国创新”两种思维碰撞所产生的张力,给穆家善以智慧和激情,驱使他在绘画创作上奋力拼搏,而有所作为,从而打开了新的局面。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导、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邵大箴先生在品评穆家善的作品时说,“穆家善作焦墨山水,既不同于黄宾虹用焦墨染画,也不同于张仃的焦墨写景,而在笔的顿挫上讲究骨力,讲究气韵,进而表现心性。穆家善鄙视崇洋的思想,坚信中国画在现代有广阔的天地。同时,他又有开阔的胸襟,敢于吸收某些洋画技巧为我所用,又不失国画的传统精神。”
  在一幅山水画的题款中,穆家善这样写道;“中华绘画水墨为上,自王维多重诗境与书性,而绘画的构成少了些深入表现的立体思想,现代社会东西方艺术兼而并重之,乃立新法之道也。”画,不论中西,均有精神与技巧两个层面,只有它们的完美结合,方是真正的艺术。穆家善的中国画创作之所以能受到国际画界的关注,是由于他有高度的民族文化自觉,有丰厚的艺术修养和开阔视野。他以自己的睿智和悟性运用水墨技巧,表现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而这种精神也正是科技信息文明社会所缺乏的。他向人们贡献的是不落俗套、有创新锐气和开放气魄的水墨艺术。这一点,对我们当今画界颇有启发意义:不论我们的作品是服务于国内大众,还是面向世界,艺术家必须具有民族文化的自觉精神,必须十分重视艺术品格的纯正,而归根到底必须要有全面的艺术修养。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