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时评
 
标题导航
大章东村的幸福路
社区办起“文明大课堂”
打造中国地方与以色列合作新典范
“国际化高新”拥抱世界
全市282辆驾校教练车完成技术等级评定检测
我市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培训
“黄改绿”年底结束明年不再办理
青州某塑胶公司偷逃税款被查处
2015年11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的村子,在昌邑市编办的帮扶下,规划建设昌邑唯一的大葱批发交易市场,投资200万元修了路,并规划开发沿街商住楼,粉刷文化墙,短短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且看——
大章东村的幸福路



  □本报记者 王晓丽
  通讯员 刘建宁 李 娜 

  11月7日,昌邑普降小到中雨,看着村子的水泥路,说起“大章洼”的“老黄历”,村民高尊远感慨颇深:“以前下雨时出去趟,鞋上能粘上十斤泥,几乎拔不动脚。现在下雨出去再也不犯愁了,往回拉姜拉葱,往外卖姜卖葱,都再也不用费劲了!”  
  昌邑市围子街道大章东村俗称“大章洼”,有两大“特产”,一是大葱,二是黏土。附近的村民都知道,“大章洼”下雨下雪没法走。在4月底昌邑市编办对口帮扶后,半年时间,“大章洼”成了历史,大章东村走出泥泞绽新颜。
接地气才能听到真民意
  大章东村现有240户,830余人,耕地近2000亩,主要种植大葱和大姜。因为没有工业企业,村集体无积累,陈年欠款30多万元。“当时村办公室只有一个扩音器壳子,账面现金2.38元,还有一大堆债务。本想为大伙干些事,却力不从心。”村支部书记高文亮面对村里“颗粒无存”的情况,无从着手。
  在对口帮扶后,昌邑市编办了解了村里的复杂情况,迅速成立了领导小组,选派该市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元晓辉任大章东村“第一书记”,负责了解民情村况、调查研究、沟通思想、联络协调等工作,帮助村支部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接地气才能听到真民意。自从当了“第一书记”,元晓辉车里就多了一个马扎。看到村里人多的地方,他就拿出马扎坐到大家中间,和大伙拉拉家常。一个月时间里,元晓辉就认识了村里上百口人,也对村子有了更深的认识。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老百姓想修路。不过按照村子的情况,修好路估计要一二百万元,单靠村民捐款和节约办公经费,显然是杯水车薪,只能另想办法。”元晓辉分析道。
盘活集体资源破解资金难题
  解民之所急,办民之所需。大章葱出名,家家户户都种葱,能不能在这方面做做文章?走马上任的元晓辉心里盘算着。
  大章东村种植大葱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名气越来越大,保守估计,以该村为中心,周围形成了大葱、土豆、白菜、萝卜等经济作物种植区,产值约3000万元。由于交易量大,该村周围形成了自发交易市场,平度、高密、寒亭等地的种植户也将作物运来交易,区域交易额超过2亿元。
  如果能在这里建一个交易市场,既能改变过去收获大葱就堵路的情况,又能理顺大葱交易秩序,保障交易双方利益。元晓辉对建设大葱交易市场的可行性进行了调研,并得到了该市编办的支持。
  市场招标前,元晓辉组织村支部召开了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大会,就市场租赁方式、租赁预期价格、价格底线、租金用途等问题和村里的党员、村民代表进行讨论。最终,大家决定通过招标方式对外租赁市场,租金用于修路和填充村内洼地。
  在8月底举行的招标会上,交易市场12年的租金一共以130.2万元价格拍出。修路款项终于有了着落。
民心工程赢得民心
  大章东村不大,经过测算,全村“三纵五横”和出村路道路总长度为2700米,加上地下自来水管网改造,总预算约143万元。
  听说村里要修路,村民们踊跃捐款,不到一个月时间里,累计捐款近10万元。
  路面施工正好赶上“十一”假期,元晓辉6天都靠在村里,一直监督到路面施工结束。10月底,养护期过后,村里的水泥路通车了。
  发展在路上,帮扶无止境。硬化路面工程完工,村里又按照制定的规划更换了自来水管网,填平村内废弃湾塘,新上健身器材,市场建设、墙面粉刷美化工程也提上了日程。
  “下一步,还是要充分发挥优势,村里一年农资消费在600万元以上,市场空间很大。我们计划在填平的土地上开发商住两用楼房,形成集中的农资经营市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改善村民居住环境。”说起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元晓辉说市编办早已有了完整的规划。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