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发展引擎”领航新跨越 |
——“转调创”的高新样板系列报道之三 |
|
□本报记者 付 生 通 讯 员 于明鹏 刘杰 闫珊珊 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高新区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标杆指引、示范带动的战略地位。这里的科学发展水平,直观反映着全市科学发展水平;这里的科学发展高度,彰显着全市科学发展高度。 实现科学发展,高新区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经济崛起为核心,以文化建设为支撑,以社会建设为基础,以法治建设为保障,把优良的作风资源、高效的政务资源、优质的生态资源、丰富的创业资源、先进的产业资源融合转化为“走在前列”的制胜法宝。 市委副书记、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王献玲认为,这正是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推动城市转型,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保持可持续发展,固牢综合竞争优势的最佳“方法论”。 新机制释放新活力 对高新区来说,优化体制机制,提高行政效能,释放更多发展潜力,始终是顶层设计的核心环节。在这里,改革一直在路上。 怎样提升效能,如何释放活力?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波给出答案:“降低门槛、松绑企业,让主体进入更便捷迅速;精准高效、公平监管,让市场经营更放心舒心。” 随着国务院《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的发布,高新区商事制度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去年4月,他们核发了全国首张“三证合一”营业执照;今年6月,又采用国务院确定的18位社会统一信用代码编码规则,颁发了全省首张“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 过去需要跑工商、质监、税务等多个部门,最少十几天才能办下来的企业注册,现在只要到一个窗口,填一张表格,3个小时就能办结。 而且与多数地方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不同的是,高新区实施的是“20多个证照合一”模式,涉及工商、国税、地税、质监、食药、物价、公安、劳动等8个部门的40多个审批项目,只需填写一张申请表,20多项许可备案事项,营业执照上一并载明,无需再单独核发许可证。 成立“商务秘书”公司是高新区商事制度改革的另一重要方向,他们已在全省率先设立了12家。依托具备成熟网络监控、商务接待能力的园区、孵化器,针对“互联网+”等新兴业态,“商务秘书”公司为大学生等资金有限的创业群体提供注册地址、企业登记、开票等服务,创业者无需租赁办公场所,在家办公照样能完成全套的公司运营。 走进潍坊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记者见到了影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经理姜振华。他说,创业艰难莫过于初期,多亏“商务秘书”公司的托管服务,为他代办了各种注册手续、代办了财务管理等,让他这样的小微创业者可以集中精力做好产品设计和市场开拓,既省心又省钱,是帮助他实现创业梦想的重要伙伴。 目前,这12家“商务秘书”公司已托管小微企业500多家。其中的山东天才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仅用3个月时间,就培育企业305家。 打造高效政务环境,高新区在审批服务事项压减30%、审批时限提速67%、行政收费减少68%的基础上,今年又对现有271项审批服务事项进行新一轮“瘦身”,最终只保留138项,行政审批事项全市最少。 得益于此,高新区市场主体持续井喷式增长,1—10月份,新增市场主体5798户,相当于之前3年累计新增数量。 新作风锻造新优势 优良的干部作风,是确保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石。 不久前,新钢经济发展区张家官庄社区开展土地流转。如果按照老办法,只要社区“两委”成员合计一下就可以决定了。但现在,他们必须按照权力清单运行流程的规定执行,最大限度地尊重了群众意愿,消除了群众疑虑,保证了土地流转快速全面完成。 作风建设是一场持久战。高新区持续紧盯作风建设重点、难点,以严肃党的纪律规矩为主线,以强化监督检查为抓手,以健全完善制度为保证,打出一系列正风肃纪“组合拳”,将作风建设持久战进行到底。 这里把反腐倡廉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全区部门、单位和街道,指导各级部门、单位制定落实方案;根据区直部门、单位和街道管理职能不同,分三类编制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并组织层层签订;修订完善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岗位职责,强化“一把手”负总责、其他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责任落实机制;对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确定的27项工作任务,全部提出具体目标要求,明确量化考核标准。 去年,高新区开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集中学习14次。今年,又利用3个半月时间开展“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大讨论活动,从5月中旬开始,在全区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实施“守纪律、讲规矩、做表率”主题教育。在今年5月份组织的政策理论测试中,全区130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及格率超过99%,10月份德廉知识学习测试及格率在98%以上。 走进高新区电子监察监督室,全区7个政务服务办事大厅以及4个街办大厅的画面,全部显示在12个47寸的电子屏幕上。画面中,工作人员在热情地服务办事群众;画面外,两名监察人员正紧盯着电子屏幕实时监督监察。 这是高新区整合行政审批、政府信息公开、社保基金、财政专项资金、行政征收等电子监察系统和纪检监察投诉举报系统建立的三级电子监察监督平台,可实时监控并进行财政预警。1—10月份,他们对平台发现的832条异常预警信息进行督办,对监控系统发现的26起违反工作纪律行为进行问责。 而这些,仅仅是高新区利用科技手段加强监督监察的一种尝试,更根本的举动在于坚持群众路线,实现公众监督。 为使公众监督发挥最大作用,高新区把全区38个职能部门承担的4268项行政权力和服务事项,全部列出清单向社会公布。他们对所有社区基层党组织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创新建立网上阳光居务监督平台,将全区21个社区党委、91个社区居委会的“三公开两承诺一公示”定期在网上公开,在全市率先实现社区“三务”网上公开全覆盖。 “只有发挥公众监督作用,把作风建设的评判权和监督权交到群众手中,才能让违纪违规行为无所遁形,进而打造出更好的发展环境,实现经济增长提档升级。”王献玲表示。 新城市美了新生活 让企业有真金白银,市民有碧水蓝天,高新区的绿色发展之路赋予了城市新容貌,也为市民带来了新生活。 在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宋赤锋看来,坚持产城一体、生态优先、全域统筹,进一步强化城市功能,才能激发城市发展活力。 刚刚过去的这个酷热夏季,让潍坊人切身体会到水资源的宝贵,而作为高耗能企业的潍坊特钢集团却安然度过了炎夏缺水的考验。这一切归功于他们的工业废水回收处理体系。 “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实现集团废水‘零排放’,不但避免了水污染,还能大大降低用水消耗,一举两得。”特钢集团总工程师陆松向记者介绍,“一省一赚,一个月下来就是100多万元,一年可是1200多万元。” 企业算“小账”,城市算“大账”。高新区节能办主任罗进介绍,高新区正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打造绿色低碳生态园区,与企业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高新蓝”。 2014年,高新区回收利用粉煤灰、钢渣、建筑垃圾等固体废物210万吨、综合利用率100%,实现产值2.2亿元、利润1588万元、税收954万元。 此外,高新区还投资6260万元,建成总面积达6296亩的生态防护林,为城市环境筑起绿色屏障。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抓好文化惠民,高新区从“一建五送”破题。“一建五送,指的是建广场、送演出、送电影、送戏曲、送图书、送培训。”高新区文化局局长丁斌说。 目前,全区已组织大型群众文化活动80余场,放映电影1340余场,演出戏曲148场,累计吸引观众19万人次。同时,购买28000册图书充实社区书屋,举办12期公共文化人才培训班,惠及文艺爱好者5000余人。在9月份举行的高新区群众满意度测评中,群众文化生活项目位列第一,交上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社区是服务居民、推动城市发展的基本单元。今年,高新区按照“便于管理、便于服务、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投入2500万元,一次性新建、改扩建17个社区服务中心,惠及17万居民,大手笔锻造连片成群的新社区服务网络,为提升城市水平、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打下坚实基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面对新使命、新要求、新期望,高新区正以国际化、科技化、生态化、法治化为引领,进一步强化全市“科技创新高地、科学发展引擎”的主体功能定位,完善区域联动机制,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努力形成创新能力提升、创新功能外溢的发展格局,在更大范围、更深领域、更高层次上引领全市创新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