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特别关注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综合新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努力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
2015年12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努力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



  ◆编者按
  11月23日,全市基层党建工作会议召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和有关会议精神,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基层党建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分析研究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强化措施落实,整体推动全市基层党建工作再上新水平。现将会议发言摘登如下。
抓镇带村  上下联动 努力夯实基层基础 中共安丘市委
  安丘市辖10个镇、2个街道,866个行政村,党员58231名。近年来,安丘市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市委一班人带头,抓镇带村,形成了上下联动抓党建的工作局面。
  发挥市委“一线指挥部”作用,带头落实管党责任。一是强化主业意识。经常对照总书记党建“三问”反思检查一班人的思想和行动,加深对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解。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从严从实履行党建责任”专题研讨,强化了抓党建促发展、抓基层打基础的共识。二是扛起主体责任。按照“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服务主题、突破薄弱环节”的工作思路,今年先后召开12次常委会、2次现场会研究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推动人员、经费、政策向基层倾斜,每个镇街设立不少于4人的党建办公室,全市建起86人的专兼职组织员队伍,下派“第一书记”195人,投入7500多万元用于农村社区建设。三是注重示范带动。市委坚持从自身做起,建立了8个方面的党建责任清单,突出抓好基层组织运转保障、农村干部队伍管理等重点难点工作,敲开核桃,逐个解决。开展了“接地气、连民心、促和谐”大走访活动,常委同志每人包靠一个后进村,每月驻村时间不少于5天,在一线抓工作、促落实、作示范。
  抓好镇街党委这个龙头,推动基层党建任务落地。一是推动重心下移。在全市规范建设农村新型社区110个,推动镇街70%的干部吃住、工作在社区,每人包靠1-2个村,面对面加强对农村党建工作的指导,把镇街党委抓党建的阵地推到农村最前沿。坚持聚焦服务抓党建,下放63项服务事项,推行网上审批进社区,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抓党建带来的变化和成效。二是压实工作责任。修订完善党建工作考核办法,将基层党建在镇街科学发展考核中的权重由40分提高到80分,作为镇街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的硬杠杠,用考核“指挥棒”撬动镇街党委抓党建的积极性。三是强化督查落实。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半年评估、年终考核制度,重点工作实行专项督查。
  强化村级治理,提升服务水平。一是抓班子强堡垒。坚持换届选优配齐、日常优化调整、软弱涣散班子集中整顿,把每个村党组织建成坚强堡垒。采取财政和党费投入的办法提升村级活动场所服务功能,实行村干部定时集中办公和日常轮流坐班,确保有阵地、有人员。全面推行“阳光议事日”制度,每月固定一天,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研究重大村务、组织党内活动、开展财务“晾晒”,保证村级班子科学有序运行。二是抓队伍强服务。依托市委党校成立培训团队,采取送课上门的方式,每年到镇街对农村党员全覆盖培训一次,着力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建立“一联四帮”制度,组织农村党员开展村事帮工、“公事”帮忙、民事帮办、难事帮扶活动,将服务融入群众生产生活,让党员个个当先锋。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对党员量化考核、积分登记,年底评先树优、奖优罚劣,使党员人人有压力。三是抓规范强监督。制定《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从村务决策、财务管理等5个方面提出规范、立起规矩。推行“村事民决镇(社区)监管”,对23项常规性、重点性村级事务,实行代管、审批、监督“三清单”管理,约束村干部依法依规办事。由镇街统一选聘、管理、考核村会计,对复杂矛盾纠纷实行公开听证,消除村级班子运行风险,实现村级治理民主化、规范化。

探索“三改一制”模式 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中共潍坊市奎文区委
  近年来,奎文区坚持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目标,按照“三改一制”的整体思路,积极推进村居融合,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全区呈现出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可喜局面。
  坚持以理顺体制为目标,稳妥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一是创新制度设计。研究出台改制工作方案、意见等指导性文件,指导基层严格规范操作,实施过程向村民公示、由村民表决、接受村民监督。二是创新股权分配方式。公开选聘专业评估机构开展清产核资,实行“一人一股”和“增人不增股、减人不减股”,制定股份量化方案,经95%以上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通过后实施。三是创新经营管理方式。依托股东党员单独成立社区经济组织党组织,引领依法选举产生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和股东代表会,建立起协调配合与有效制衡相统一的经营管理机制。区、街道两级建立资产资源交易中心,全面推行资产资源交易公开招投标,防止“暗箱操作”。
  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全面完成撤村设居改革。一是依法撤村设居。以“户决制”的办法实名投票,全区入户表决同意率平均达到95%,表决通过后依法撤销所有行政村,成立社区居委会。二是落实配套政策。按照“四不变、四提高”原则,制定实施系列优惠政策,配套跟进户籍管理、计划生育、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改革,让农村居民在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享受到与市民同等的待遇。三是强化社区运转保障。按300户一职标准,配备专职社区工作人员798名,其中持证社工188名。按每千户2万元标准核拨社区工作经费,按每社区每年不低于20万元的标准拨付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专项经费,2015年已落实1334万元,实施服务项目313件。
  坚持以转型提升为重点,积极推进社区治理体制改革。一是管理网格化。以街路巷河为界划分65个社区网格,并进一步细分为367个二级网格,配强用好网格长、楼组长、楼长、单元长和网格管理员、民情巡访员、矛盾调解员“四长三员”队伍,实现社区管理服务无缝隙、全覆盖。二是决策民主化。全面推行党组织领导下的“由民做主”治理模式,共确定“由民做主”事项6大类824项,有力推动了基层协商民主。三是平台标准化。推行以奖代补政策,按照“三室三站三中心一校一廊一场所”要求,高标准搭建社区服务平台,标准化社区服务中心达标率100%,其中5000平方米以上2个。四是服务信息化。引入“互联网+”概念,建立全区社会治理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为民服务短信平台,各社区普遍建立易邻里、欧乐生活、惠家家等O2O便民服务平台,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在线交流平台,推动管理服务跨入“e时代”。
  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巩固完善社区“大党委”制。一是构建组织体系。在每个社区网格成立“大党委”,把驻区单位全部纳入统一服务管理。二是完善运行机制。建立社区党委行使领导权、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行使决策权、社区居委会行使执行权、社区监督委员会行使监督评判权的“1+3”运行模式,形成共同参与、条块结合、优势互补的工作机制。三是拓展服务领域。纵向建立“社区大党委—网格大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服务架构,横向以辖区党员“域缘、业缘、文缘、趣缘”为纽带,组建便民服务型、和谐共进型等特色化党组织。

整合资源  完善机制 扎实推进党群服务体系建设 寿光市洛城街道党工委
  洛城街道辖118个村、11.6万人,基层党组织149个,党员4173名。今年以来,街道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整合资源、下沉力量,大力推进街道、社区、村党群服务平台建设,为党员群众提供便捷高效服务,让党员群众好办事、办成事。
  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党群服务平台。一是街道服务中心实行站所集中办公。街道建设了400平方米的综合服务大厅,进驻11个站所,设立16个服务窗口,承接规划建设、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76项审批事项,与市政务服务中心联网,20项事项实现网上审批。二是农村新型社区服务中心强化便民服务功能。按照布局合理、便于服务的原则,依托老镇区和中心村建设了9个农村新型社区服务中心,纳入了党建、社保、计生卫生和电商代购、家政维修等12大类32项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事项。完善了党员活动室、文化中心等设施,配备视频监控服务流程宣传屏、阳光村务监督查询台等,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三是村级党群服务站突出帮办服务。依托原有办公场所,建设村党群服务站,配置电脑、网络等服务设施,建立服务台账,为村民提供即办、代办、陪办、咨询、调解五大类服务事项。
  突出便民高效,创新党群服务模式。一是人员办公“集中化”。街道服务大厅配备了30名工作人员,集中开展党建、民政、社保、计生、综治等服务;从街道原工作片及站所下沉干部70人,并公开招聘15名工作人员,工作、服务在社区,确保每个农村新型社区不少于9人。二是工作时间“固定化”。在农村新型社区,每周一至周五集中办公,节假日电话预约服务。在村服务站,每周至少1天集中办公,其余时间村干部轮流坐班,每天至少1人,并公开值班表和服务电话,确保群众能找到人、办成事。三是服务内容“特色化”。在街道服务中心设置“农民工服务”窗口,提供招工信息、代购车票、维权保障等服务。各农村新型社区服务中心开办“民生管家”服务热线,涵盖家政、维修、礼仪、商务等,把便民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开设自动售水电、手机充值等多项自助业务,最大限度方便群众。
  强化工作保障,健全党群服务机制。一是健全组织体系。街道成立党群服务指挥中心,与党建办合署办公,由党工委副书记兼任主任,具体负责协调、调度、督查和考核工作。二是落实工作经费。农村新型社区运行费用全部由街道财政负担,平均每个社区每年12万元;设立专项服务经费3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鼓励村党群服务站开展便民服务活动。三是搞好监督评价。设立监督投诉电话、满意度测评器、征求意见箱,定期收集、汇总和处理群众意见、投诉,及时反馈调查结果。四是严格考核奖惩。出台了考核管理办法,重点从日常考勤、业务办理、群众满意度等方面,对党群服务中心(站)工作运行情况随机抽查暗访,一季度一考核,结果予以通报,并作为经费补助和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

发挥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 提高村级民主治理水平 寿光市洛城街道东斟灌村党支部
  东斟灌村共有586户、2073人,55名党员,是典型的农业村。近年来,立足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探索推行自主议事、自治管理、自我服务“三自”工作模式,实现了党支部领导、村民自治、依法治理有机统一。2014年,全村总收入5500万元,集体收入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万元。连续16年无违反计划生育现象、无信访上访、无刑事案件,是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
  发挥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一是注重自身建设,支部号召群众跟。围绕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班子成员按照个人特长,明确职责分工,健全岗位目标承诺、集体议事规则、民主决策等制度。二是做实群众工作,干部说话群众听。坚持遇事与群众商量,至少每月征集一次村民需求诉求,凡重大事项和涉及村民利益的热点问题,都以召开村民大会或入户走访的方式征求群众意见,重大决策必须经村民大会表决通过。三是锻造过硬队伍,党员带头群众学。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党员会,学理论、学政策、学技能,议党务、议事务,发动党员亮身份,作承诺。今年以来,共听取群众意见200多条,帮助群众解决难题难事60多件。
  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团结带领群众办好自己的事情。坚持以法治村、以制治村,组织群众民主协商处理村务,真正做到 “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一是“总揽”不“包揽”,让群众充分享有决策权。二是“放手”不“甩手”,让群众充分享有监督权。三是 “决断”不“专断”,让群众充分享有监督权。
  领办“三个合作社”,团结带领群众实现强村富民。始终把引领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抓在手上,先后领办了斟都果菜、土地股份和资金互助3个合作社,破解了村级发展难题,带领群众走上了致富之路。

推行奉献积分制 激励党员发挥作用创先争优 高密市柴沟镇柴沟村党支部
  柴沟村共有567户,1788口人,党员86名。为解决党员日常管理难、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从2010年开始,柴沟村探索推行了党员奉献积分制,通过积分量化评价,强化了党员日常管理,激发了党员服务奉献热情。
  明确标准、定好标尺。把积分分为基准分、奉献分、扣减分和一票否决四大块。基准分重点考核党员履行义务情况,主要包括参加组织生活、缴纳党费、承诺履诺等10项内容,共100分。奉献分共18项,重点考评党员在参与中心工作、联系服务群众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情况。扣减分主要是根据党员不履行义务、不认真承诺履诺等情况给予一定的扣分。一票否决主要是针对不执行村党支部的决定、违法违纪等8项内容。通过细化量化积分内容,使党员评价有了标尺。
  亮明身份、作出承诺。敲锣打鼓为党员家门口挂上共产党员家庭门牌,让党员亮明身份。同时,组织每名党员结合自身实际,在致富带富、倡树新风、办实事好事等方面作出1-2项具体承诺,在公示栏进行公示,接受监督。此外,组织有能力的党员每人至少联系10户群众,今年以来,累计走访群众980多户次,征集意见建议210多条,帮助解决困难67个。
  公正考评、阳光操作。成立了积分考评小组,为每个党员制作了奉献积分卡,定期记录党员的认定积分。积分按三个步骤认定:月度申报、季度认定和年终总评。通过成立考评小组、健全考评程序、定期公示积分,全程阳光操作,积分客观公正,党员群众比较服气。
  用好结果、激励约束。积分考评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杠杆激发广大党员敬业奉献的正能量。我们规定党员全年积分在110分以上的,才能享有评先树优资格;连续三年积分120分以上的,优先推荐为村“两委”后备干部、村下属组织负责人;积分在90分以下,或者积分下降幅度较大的,安排优秀党员结对帮教;预备党员年内积分达不到100分的,延期转正。推行奉献积分制以来,全村86名党员积分全部在100分以上,对优秀党员每年一次大会表彰,五年来先后表彰了50名优秀共产党员;近两次村“两委”换届中,我们还提出低于120分的党员不宜推荐为候选人。

抓好党建工作 促进企业发展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
  歌尔声学公司党委成立于2009年,下设16个党支部、共451名党员。多年来,公司始终把抓好党建作为助推企业健康发展的有效动力,实现了企业党建与发展的互促共赢。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6亿元,同比增长15%;2013年公司党委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坚持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同谋划同推进。一是组织同步设置。党委根据公司战略调整和业务拓展,在新成立的事业部、区域总部同步建立党支部,在下设的部门、车间建立党小组,做到部门设置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工作就覆盖到哪里。二是班子同步建设。在公司各级管理班子调整的同时,同步考虑党组织班子成员人选,依法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保证有效参与企业决策与管理。三是工作同步规划。制定企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时,同步制定党建工作规划和计划,实现目标同向、互促共进。
  坚持围绕做大做强企业定职责建机制。一是明确职责任务。明确党委负责思想政治、企业文化、群团建设、目标考核等工作,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重大决策。公司成立党群工作部,建立企业党校,配备61名专职工作人员,开展党群工作。二是创新工作方式。围绕推进党委决策落实,建立了党委、党支部、党小组每月工作例会制度;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对标赶超等活动,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党员、党务工作者;开通“党员先锋”和“支部面对面”微信群,及时传达上级精神和公司决策,发布工作动态,开展“掌上党课”,征集意见建议,宣传内外典型,推进党员教育管理信息化、便捷化。三是加强考核考评。根据党委年度工作计划,确定季度、月度重点任务,量化分解到党支部,每月调度,年底考评,考评结果与干部晋级和评先树优挂钩。
  坚持党员与人才队伍双向培养共同提升。一方面,把科研和管理骨干培养成党员。另一方面,把党员培养成科研和管理骨干。
  坚持党建理念与企业文化共培育共塑造。一是引导倡树“诚信、务实、主动、创新”价值理念。二是引导倡树“家园”文化理念。三是引导倡树“不忘党恩、回馈社会”责任理念。

探索完善治理机制 强化社区党组织服务功能 诸城市密州街道十里社区党委
  密州街道十里社区有6个自然村、1861户、7374口人,党员285人。近年来,社区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引领,探索完善农村社区治理机制,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服务功能,有力推动了社区化发展。
  打破村庄界限,构建社区党组织体系。2007年初,6个行政村规划为十里社区,2010年6月依法撤销行政村建制,以社区为单元,选举产生了社区党委和社区居委会。为有效加强村庄合并后党员队伍的管理,社区党委充分考虑党员的从业状况、自身特长、个人意愿等,打破村庄界限,理顺党组织体系,成立了4个党支部。同时,依法选举产生社区事务监督委员会,建立了社区团委、妇联和工会,根据社区产业发展、群众需求等情况引导群众成立了农民合作社、车友会等经济社会组织,在各自然村成立经济联合社管理原行政村集体资产,构建起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和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群团组织为纽带、各类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农村基层组织新体系。
  完善运行机制,提升社区管理水平。一是实行社区人员办公集中化。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共有7人,兼顾社区各自然村的分布,做到了每个村1名班子成员。建立了值班备勤、每周例会等制度,每天至少有2人在社区坐班,每周一、四召开例会。二是实现组织生活常态化。针对社区党员数量多、分布广、不好组织的实际,建立了“三会一课”责任制,探索定时间地点、定内容形式、定责任人员的办法。三是推进社区民主管理规范化。社区日常事务,严格落实社区党委初议、联席议事、决策听证、公开办理、民主评议“五步法”;对社区内棘手问题,探索了辩论听证制;对社区内各自然村群众关注、容易引发问题的事项,实行民事户决制,一户一票征求意见,研究具体执行方案。
  创新服务方式,提高社区群众满意度。一是依托社区服务中心提供公共服务。建设了3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近距离服务群众。二是构建党员服务网络实施精准帮扶。三是引领群众互助组织开展自我服务。

实行“党支部+合作社”模式 走出强村富民新路子 昌乐县五图街道庵上湖村党支部
  庵上湖村共有190户,700口人,28名党员。近年来,村党支部围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主题,探索实行“党支部+合作社”模式,把党支部的政治优势与合作社的组织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推进村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走出了一条党的建设、产业发展、集体增收互促共进的强村富民之路。今年2月份,庵上湖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找准产业富民路。2007年12月,村“两委”3名成员发起,带动15个党员户、6个普通农户第一批加入,成立瓜菜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已发展社员230户,辐射带动周边11个村1000多户从事大棚瓜菜生产。2014年,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600多万元,社员户均收入3万元;返利分红20万元,社员分红最多的达到1.5万元。
  党员干部作表率,严把质量树品牌。实行“交叉任职、双向进入”,4名村“两委”成员全部在合作社任职,在关键岗位上发挥作用、提供服务,合作社延伸到哪,支部工作就跟到哪。把农产品质量作为合作社发展的生命线,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示范,种放心菜、良心菜,帮助社员树立了“讲诚信、不吃亏”的品牌意识,为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活力。
  村社联动聚合力,创新创业赢发展。村党支部坚持“支持不把持、帮办不包办、服务不干预”,充分发挥组织引导、监督保障、协调服务作用,指导合作社制定《章程》,建立议事协调、资金互助、经营管理、质量追溯、收益分配、社务公开等机制。
  收益共享解难题,村社一体建强村。近年来,合作社先后投入150多万元,改善了生产条件和村容村貌;建设1500平方米的办公楼,村“两委”和合作社一体化办公,并整合农资供应、农产品质量检测、气象预警、科技培训等资源,集中为群众服务,提高了办公服务水平。服务到位了,群众满意了,党员干部的威信也高了、腰杆也挺直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