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名家名作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综合新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逆向而行的“程葡萄”
2015年12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逆向而行的“程葡萄”
——品读程胜武其人其画



    程胜武
  程胜武,1952年生,世代书香门第,爷爷为清末贡生,是聊城当地有名望的私塾先生。1975年,山东青岛工艺美术学校毕业,1982年毕业于山东轻工业学院装潢系,1996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师从中国工笔画家黄钧,人物画家姚有多,花鸟画家郭怡孮、焦可群、许继庄等教授。
  几十年来,致力于美术的发展与创新,经过多年探索研究,他的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以及水彩画、油画都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和艺术语言,尤其山水画墨色润泽韵味十足,表现出一种超自然的神奇世界。葡萄画则用中西结合的手法表现光与色的特殊效果,艺术手法发挥到极致,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程胜武现为山东当代花鸟画院副院长。
  久负盛名的“程葡萄”在坊间带有些许神秘色彩,都说采访到他难度很高,山高云深,常不知其踪。为揭开其画卓越之谜,我决心无论如何也要采访到他。青州素有“中国书画市场风向标”之称,以南环路为界,以北,画廊云集,文人墨客雅聚,市场喧嚣;以南,青山连绵,丛林茂密,人迹稀少,以画葡萄闻名全国的程胜武老师便住在山崖之上。这种“逆向而行”的选择,意味着正值创作盛年的程胜武老师对人生与艺术的态度。
  程胜武家族有诗书画遗风,其祖父为清朝贡生,是当地名望很高的私塾先生,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及至逝世,清政府为其修葺龙冠坟陵。胜武自小受文化熏陶,尤爱画画,十六岁便拜著名画家杨元武教授为师,从此走上了正规学画的道路。自此,他在艺术王国里驰骋,不论“魏晋”,在“桃花源”里尽享艺术之美。
  程胜武老师还没上初中,十年动乱就开始了。为了躲避社会上的喧嚣,他十六岁就来到了印刷厂,边学文化边工作。晚上他遍临历代名家名作,以及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王雪涛等大师作品;白天他则背起画夹深入山川园林之间,将自己的感情寄情于身边的花草树木。
  1977年,“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彼时的益都县(青州市旧称)与青岛市联合举办省内名家画展,程胜武的画也在其中。在省内诸多名家名作中,年仅25岁的程胜武画的葡萄非常老道,绿叶覆盖之下,透过枝蔓,几颗紫红、浅绿的葡萄探出头来,鲜活洁净,得到多位艺术界前辈的极大肯定,他们建议程胜武把画葡萄作为艺术创作主题。自此,程胜武潜心于葡萄的画法,遍临历代名作,研究中西画法,又针对专门画葡萄的苏保桢技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仿效不辍,会于心而诉诸于形。他在吸取前人之法上,寻找属于自己的笔墨语言。从春到秋,他常常流连于葡萄架下,观察葡萄藤蔓枝叶和形态变化,一丝不苟进行写生,久而久之,以盛产葡萄著称的大泽山葡萄园主们都知道,山东青州有个“程葡萄”,葡萄画得那个叫绝。季节一到,都主动联系他前去赏葡萄,双方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艺术天赋加上勤奋,程胜武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笔墨语言,画出了具有鲜明个人特点的“程氏葡萄”,他的葡萄画用焦墨入画,大写出藤蔓、枝干,颗颗葡萄融合了西画色彩的特长,既充分利用生宣的浸润性能和水、墨推拒的天然效果,又运用色彩的浓淡变化,并在葡萄中间留出高光点,这一独特创新的表现手法使他笔下的葡萄水分饱满、丰盛充盈、墨彩交辉、生动自然,充分表现出葡萄那种半透明的质感、光感和空间感,取得了寄神于形、笔力苍劲、墨彩交辉、气韵生动、意境清新、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
  翻看他的相册,一张照片格外引人注目,那是程胜武在他爷爷的龙冠功德碑前的留影,言语中能够感觉得到,他心里为祖父感到自豪和骄傲,笔者也终于明白外表孤傲、不流于俗的程胜武,他思想里最为珍贵的东西是对艺术的虔诚与敬畏,他内心深处最为珍贵的东西是一身清气与傲骨。
  当美术界众多画家熙熙攘攘打着横幅去这去那写生的时候,程胜武却选择了“逆市场而行”,独立山之一隅真正扎根于大自然之中,深接地气,他视自然界的一草一花,一树一木,一山一水为自己艺术创作的源泉,无论严寒酷暑,风雨雷雪笔耕不辍,经历多年的辛勤付出,画岀了无数充满生活活力生机勃勃且地域性极强的艺术作品。
  面对当下浮躁喧嚣的艺术市场,一个人保持怎样的姿态,是站立还是低首?名节,有时比艺术本身更重要。   苏醒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