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三个机制” 推进“四项重点” |
助力社会救助工作再上新水平 |
|
|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国务院《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和《山东省社会救助办法》,以及国家和省其他社会救助政策,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基本思路,工作中突出加强“三个机制”建设,推进“四项重点”工作,努力构建保民生、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综合救助体系。 建立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市政府成立了社会救助工作推进小组和协调委员会,市民政局、编办、人社局、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基层民政能力建设的通知》,督导县市区完善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或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不断完善“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统筹协调机制。 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根据市政府办公室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公共服务进镇村的实施方案》,镇街设立便民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对进驻、委托事项的办理进行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和指导服务,科学规范服务事项和工作流程,实行“一门受理、内部运作、统一收费、限时办结”的“一条龙”服务,让求助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建立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去年市政府办公室出台了《潍坊市城乡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暂行办法》,今年6月,市民政局会同18个部门下发了《潍坊市建立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的实施意见》,对核对内容、方式、流程和部门职责做出了明确规定。9月17日,市政府召开了市社会救助工作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暨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成员单位第二次会议,对社会救助工作特别是核对工作进行了部署。目前,我市已完成了“城乡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的安装、调试,与13个部门单位通过网络实现即时核对,节约了核对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提高了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市民政局、财政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的通知》,我市中心城区和诸城、寿光农村低保标准,由目前的每人每年不低于3100元提高到不低于3400元,其他县市由目前的每人每年不低于2900元提高到不低于3300元。提标后,我市城乡低保平均标准491元和3400元,分别占上年度人均消费支出的31.3%和35%(2014年城市人均消费支出为18810元、2014年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9677元),城乡低保比率缩小为1.73:1。全市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不低于5400元和4000元分别提高到不低于5600元和4200元,平均标准为5973元和4230元,分别列全省第6位和第4位。 提升敬老院管理服务水平。今年市政府将对97处敬老院进行改造提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30件民生实事之一,市财政从福彩公益金中列支资金1890万元,重点改造“4室”(公共浴室、卫生室、活动室、办公室)、“2房”(厨房、锅炉房)、“1厅”(餐厅)、“1气”(暖气)、“1卫”(卫生间),安装监控系统、医用呼叫系统和无障碍设施,以及其他配套改造。吸取鲁山养老院火灾教训,市局及时下发通知,督促县市区会同安监、消防等部门对敬老院进行了拉网式消防安全检查,建立了敬老院信息台账、安全管理台账和问题整改台账,配备安全监控设施、医用呼叫系统、无障碍设施等,制定完善应急预案。积极推动“小、散、远”敬老院撤并整合,推行公建民营,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拥有养老护理资格证的专业团队为入住老人提供周到贴心的服务。 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开展情况。8月份,市民政局会同人社、财政、卫生计生4部门下发了《潍坊市城乡医疗救(补)助即时结算服务实施办法》,在全市3000多家社保报销定点医疗机构中筛选确定了316家“一站式”结算医院。目前,我市城乡医疗救助暨抚恤定补优抚对象医疗补助即时结算服务系统招标公示已经结束,硬件设备正在采购中,软件开发同步进行中,年底前全面实施。 加强社会救助政策宣传。编印《潍坊市现行民政惠民政策手册》30000册,发放到所有镇(街道)、社区和村。通过潍坊日报、潍坊晚报等市级媒体面向社会进行救助政策宣传,公布了科室咨询电话,在潍坊民政网站设立了“我要找民政”专栏,开通了潍坊民政微信平台,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设立了1603666民政救助直通车和12349社会救助电话,解答群众疑难。9月2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全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贫困大学生救助和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等情况,中央、省驻潍新闻单位、各新闻网站驻潍分支机构、市直主要新闻单位的20多名记者应邀与会报道,社会反响良好。 耿永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