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潍坊周末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综合新闻

第03版
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刘晓阳:做有品质的文化
留住那些逐渐消失的乡音◎刘建国
2015年12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周末评弹
留住那些逐渐消失的乡音◎刘建国



  一种语言,不仅仅是口头上的交流媒介和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正因为如此,学习和了解各地的方言,避免其在社会的发展中被遗忘尤为迫切。而且,作为一种方言,语言腔调中融入了太多的故乡情感,假如语言不能得到传承,人们如何找到心灵的归宿呢?
  每一种语言都有自身的特征和属性,具有其他语言无法比拟的优美特征。我国的语言文化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语言常常蕴含了一段历史,讲述了一个故事,寄托着一种期盼。对于我们来说,在普通话被广泛普及的当下,也不应该忘记自己的乡音,学习“双语”并不冲突。语言的背后,寄托了个人的深厚感情,假如乡音渐渐被遗忘或消失,难免会让人心生酸楚。不可否认,社会需要发展,时代也在变迁,而包涵人文色彩与历史底蕴的语言文化却不能渐渐淡去。
  一种语言文化,包含了语词文化以及实体文化,同时记录了历史的发展、民族的变迁和融合等等。正因为如此,被赋予多重价值和意义的语言文化,常常被看作与人们的灵魂和思想紧密相联。近些年来,出于沟通交流的需要,以及社会发展进步的影响,普通话渐渐成为人们交流的首选语言。于是,很多小孩子从开始学说话时,就被家长们灌输普通话,对于家乡的方言却不曾了解和掌握。假如,任由这种现象持续下去,某一种语言必然会远离人们的视野,甚至最终被时代所抛弃。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经说过,“人活在自己的语言中,语言是人存在的家。”毋庸置疑,语言承载了人们的记忆与情感,应该得到保护和传承,从而让语言文化变为乡愁的寄托,让每个人都能找到留驻心灵的港湾。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