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数据”助力平安潍坊建设 |
——我市创新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综述 |
|
近年来,我市公安系统针对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突出问题,坚持运用大数据思维和警务云计算技术,优化“五位一体”防控布局,依托城乡网格化管理,以警情数据上报下推双轨流转为主线,找准与综治工作的结合点,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和警务资源,实现了治安防控体系立体化、社会化的创新升级,全面提升整体防控效能,维护了全市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立体化”谋篇布局 织就治安防控网络 立体警务联勤联动,社会面防控不留死角。市公安局统筹规划,建立了“中心城区、相邻县市区、全市范围”三个防控圈,在环潍坊周边和环中心城区建成43处交通治安检查站、146个治安卡点,交通治安检查站与移动警务、智慧交通、大数据应用等9大系统平台联动,24小时动态收集过往车辆、人员、手机、警员等轨迹信息,对可疑车辆、重点人员现场盘查核录、查缉布控;推行合成化巡防,中心城区、县市城区每天保持1100车次、3300人次四班三运转,实行网格化布警、24小时巡逻。沿潍坊140公里海岸线,建成2处海防监控中心,布设探头1700余个。在火车站、汽车站、机场等设置反恐处突“一分钟处置点”,全市建立17支、1650人的应急处突队伍,随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线上线下全面联控,依法管网净化环境。建立舆情云系统,利用舆情云图、溯源扩线、热区分析技术,精准掌握负面舆情动态。我市抓住被确定为全国首批50个网警公开执法试点市的机遇,建设了公开巡查执法平台,开展网上常态化公开巡查和警示执法。在电信运营商、互联网数据中心、重点网站建立网安警务室24个,非经营性上网服务场所互联网安全技术保护措施覆盖率、网吧实名管控率均达100%。 视频监控集约应用,天网覆盖纤毫毕现。市委、市政府将天网工程纳入智慧城市建设,2013年以来,全市月均增加1万个探头、现已达33万个,一二三类目标视频覆盖率均达100%。在重要部位安装智能高空球机369套,组建了1200人的视频巡逻队,与地面合成化巡防有机结合。16个县市区公安局、203个派出所全部建成视频监控平台,全市258处治安卡口全部配套安装视频监控,研发应用“神眼”大数据和智能交通系统,实现了“人过留影、车过留牌”。
近年来,我市公安系统针对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突出问题,坚持运用大数据思维和警务云计算技术,优化“五位一体”防控布局,依托城乡网格化管理,以警情数据上报下推双轨流转为主线,找准与综治工作的结合点,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和警务资源,实现了治安防控体系立体化、社会化的创新升级,全面提升整体防控效能,维护了全市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立体化”谋篇布局 织就治安防控网络 立体警务联勤联动,社会面防控不留死角。市公安局统筹规划,建立了“中心城区、相邻县市区、全市范围”三个防控圈,在环潍坊周边和环中心城区建成43处交通治安检查站、146个治安卡点,交通治安检查站与移动警务、智慧交通、大数据应用等9大系统平台联动,24小时动态收集过往车辆、人员、手机、警员等轨迹信息,对可疑车辆、重点人员现场盘查核录、查缉布控;推行合成化巡防,中心城区、县市城区每天保持1100车次、3300人次四班三运转,实行网格化布警、24小时巡逻。沿潍坊140公里海岸线,建成2处海防监控中心,布设探头1700余个。在火车站、汽车站、机场等设置反恐处突“一分钟处置点”,全市建立17支、1650人的应急处突队伍,随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线上线下全面联控,依法管网净化环境。建立舆情云系统,利用舆情云图、溯源扩线、热区分析技术,精准掌握负面舆情动态。我市抓住被确定为全国首批50个网警公开执法试点市的机遇,建设了公开巡查执法平台,开展网上常态化公开巡查和警示执法。在电信运营商、互联网数据中心、重点网站建立网安警务室24个,非经营性上网服务场所互联网安全技术保护措施覆盖率、网吧实名管控率均达100%。 视频监控集约应用,天网覆盖纤毫毕现。市委、市政府将天网工程纳入智慧城市建设,2013年以来,全市月均增加1万个探头、现已达33万个,一二三类目标视频覆盖率均达100%。在重要部位安装智能高空球机369套,组建了1200人的视频巡逻队,与地面合成化巡防有机结合。16个县市区公安局、203个派出所全部建成视频监控平台,全市258处治安卡口全部配套安装视频监控,研发应用“神眼”大数据和智能交通系统,实现了“人过留影、车过留牌”。 (下转2版)
分析研判警情数据 精准打击治安难题 当前,侵财类案件占整个刑事发案的80%以上,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市公安局依靠信息化手段,以大数据思维为支点,坚持问题导向,综合多种手段开展类案研判、精确打击,侵财犯罪破案率有了大幅提升。在禁毒工作中,市公安局通过信息平台实时监测,2014年以来查获吸毒人员、抓获贩毒人员、缴获毒品数量是前10年的总和。深挖涉黑恶团伙、打黑除恶连续两年均居全省首位。 盗窃电动车、摩托车占侵财案件的30%左右,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自2014年开始,我市启动“移动卫士通”物联网防盗工程,有效破解了管理难、破案难、追赃难、返还难问题。针对近年来信息诈骗类案件频发的实际,我市先后在青州、安丘成立反信息诈骗中心,并与通信、银行、法院四方联动、一体处置,通过法律途径及时追回受害群众损失。同时,各警种对警情数据分析研判后及时推送宣传部门,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实时发布多发性犯罪特点和防范措施。 防控网络统一调度 提升治安综治水平 市公安局对110指挥调度平台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实现了治安状况实时分析,防控网络统一调度。16个县市区局统一安装了服务器,与警用地理信息、视频监控等平台对接,对巡防警力可视化智能指挥,群众报警实时定位,自动圈显1.5公里范围内的警务资源,就近调度巡防警力出警,出警速度提高了90%以上。各级综治部门对突出治安问题、不安定因素等,层级落实属地管控和部门责任。 通过运用大数据思维创新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我市实现了治安防控从粗放式管理到精准化制导、从被动应付到主动预见、从行政命令到数据指令、从公安唱独角戏到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转变。2014年,涵盖各项打击指标的安民行动、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综合考评,潍坊均名列全省第一;全省公安机关群众满意度调查,潍坊市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2名;2014年度我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群众满意度调查,社会治安满意度名列六项指标第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