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潍坊代表团认真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
突出重点 力求突破科学主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特色产业增收富农
蹄疾步稳开新局
市春节拥军优属慰问团走访慰问驻潍部队官兵
2016年01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蹄疾步稳开新局
——我市以改革促发展促转型综述



  □本报记者 石莹
  在全省率先公布市级政府部门责任清单,实施工商注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全市99.8%的村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科学谋划推动改革,改革之路笃定坚决,改革贯穿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让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十二五”期间,我市按照突出问题导向、突出精准发力、突出完善制度、突出督察落实“四个突出”要求,牢固树立以改革促发展促转型的理念,把改革作为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总抓手,聚焦转型发展的重点难点,全面深化改革,破除瓶颈制约,为稳增长创造体制空间、机制优势,为转方式调结构、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创造制度条件,为“十三五”时期创新前行、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造优良营商环境
  我市从实际出发,加大探索创新力度,选准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努力推出一批有特色、有成效的改革举措,带动和促进全市面上改革。
  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是深化改革的重头戏。2013年以来,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开展全省首批行政审批规范化试点为契机,通过建立健全科学的审批管理机制、规范的审批运行机制、严密的审批监督机制,全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打造行政审批少、行政效率高、发展环境优、市场活力强的地区,先后吸引中国食品谷国际农产品物流园等57个重点项目落户潍坊,涉及投资额376.3亿元。
  简政放权,精简的是束缚着市场主体的“无形枷锁”,放活的则是企业的活力和发展的动力。我市把行政审批规范化建设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实施审批事项清单管理,加强涉审中介规范管理,推行政务服务标准管理,构建科学的审批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约束审批自由裁量权,做到了市、县行政权力公开、规范、透明运行。
  用政府权力“减法”换取市场活力“乘法”,2015年8月,我市向社会公布了最新的行政审批目录清单和服务指南,真正做到“清单之外无审批、审批流程有规范”。
  把优化审批流程作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突破口,通过全面推行联合(并联)审批模式、搭建三级代办服务平台、拓展网上审批等系列举措,建立了规范高效的审批运行机制。
  全面推行企业设立“五个一”模式。把24个审批窗口整合为“一窗通”,40多张审批表格精简为“一表通”,15天审批时限缩短为“一日通”,20多个证照合并为“一照通”,异地审批升级为“一网通”,切实解决了互为前置、重复提交材料等问题。
  实施投资项目模块化审批,将投资工程项目审批流程整合为立项、用地规划、工程规划、施工许可、竣工验收五个“模块”,项目审批时限压缩到25个工作日。对于非制造业建设工程项目,在全省创新实施“告知承诺制”,使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审批时限缩短4个月以上。
  推进企业生产经营联合审批,对企业需要办理的涉及多个部门的多个审批事项,采取“一门受理、同步办理、联合踏勘、限时办结”的办理方式,同步进行审批。2015年以来,市级先后召开联审会议29次,对齐鲁台湾城等31个项目进行了联合审批,涉及投资额40亿元,进一步优化了全市投资环境。
  搭建全市网上审批“快速通道”,升级完善全市网上审批系统,新增网上办事大厅和网络自助服务终端,启用40个部门单位101个电子印章,基本实现远程申报、在线受理、实时查询和远程输出功能。完善市县镇网上三级联动办理机制,逐一打通镇级网上受理办理渠道,打造“全市一张网”,解决了层级间“信息孤岛”问题和办事群众反复递交材料的问题。
  搭建市县镇三级代办服务平台,建立了横向覆盖全部审批部门、纵向延伸到所有镇街的代办服务网络,全面推行重点投资项目审批全程无偿代办制。
  把放管结合作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保障,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维护了公开公平的市场秩序,促进了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自主发展。建立“3+X”监管体系,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3大重点领域监管责任,其他领域落实日常监管、监督抽查、风险监测防范等9类措施,夯实监管责任。
  为确保政策落地,我市建立健全督察落实机制,建立调查回访机制,市县两级均将审改政策文件要求及工作部署纳入本级政府重点督办事项,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效果和社会满意度进行评估,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提高了工作透明度。
  创新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企业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微观基础。在新常态下,我市把“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作为推进简政放权、便利市场准入、鼓励投资创业、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举措,及早行动,争取主动,试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确保改革按时落地。
  2015年初,我市制定了《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促进创业创新加快市场主体发展的十条措施》,突出推进“先照后证”、“三证合一”等改革措施,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开启创业便利之门。
  早在2014年,我市开始在高新区先行试点。第二年6月份在全省率先实行了“三证合一、一照一码”。2015年9月30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曙光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工商局窗口现场颁发了首批“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10月份,各县市区、市属各开发区市场监管局相继开始发放新版营业执照,顺利实现了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的目标。到2015年12月底,全市已办理“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3.9万份。    
  企业到政府机关、金融、保险机构等部门办理相关业务时,不必再携带各种材料,只需凭“一照一码”营业执照,便可证明其主体身份,办理各种业务。
  这一改革是在“一网互联”信息共享的平台上实现的。工商部门对企业登记资料进行审核后,将登记信息录入到“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工商、质监、国税、地税等部门通过省级部门专线联网进行数据交换,实现了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信息共享和有效应用,打破了以前部门间存在的“信息孤岛”,提升了税务征缴水平,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施信用联合惩戒等方面,强化了部门联动,形成了监管合力。
  通过“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我市积极推动相关部门工作整合和信息共享,减少重复性审查,加快建立程序更为便利、内容更为完善、流程更为优化、资源更为集约的市场准入新模式,减少了行政成本和企业成本。
  创新监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运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全力推进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运用大数据,实行“双随机”抽查;推动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我市已逐步建立健全了“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社会信用约束机制。
  创新推进商事制度是我市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的一个缩影。我市围绕破难题、增活力、创优势、促发展,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形成了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通过积极创新政策措施,推进工商登记制度便利化,改进监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了市场主体持续快速发展,激活了市场“因子”,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
  加快专项领域的改革,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在重点领域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往往起到“一子落”激发改革棋局“全盘活”的作用。为此,我市搞好顶层设计,各专项小组按照职责分工,对本领域的改革事项逐项研究,提出本领域改革的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切实发挥以改革促发展、促增长,以改革促转调、促升级,以改革惠民生、促和谐的重要作用。
  “十二五”期间,我市创新体制机制,加快专项领域改革,全面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深化要素资源配置改革,着力解决资源要素配置错位、失序、低效问题,对重点项目实施全要素配置保障,有效破解了资金、土地、环境容量等瓶颈制约,在推进市场配置要素的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方面实现新突破,释放出了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适应新常态的要求,我市在创新区域统筹发展机制上取得新突破,深入推进突破滨海、提升市区、开发“两河”战略的实施。
  把产业专项资金改革作为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优化支出结构的切入点,我市整合规范各类产业专项资金,改革管理机制,创新投入方式,引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实现专项资金管理运作的“四个转变”,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益和产业扶持效果。
  为更有效地支持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将财政专项资金变为产业引导基金,组建培育了总规模59亿元的24只专业基金和部分新型金融业态,已滚动投入135.5亿元,支持项目95个,撬动其他金融及社会资本投入142亿元。
  自2013年8月1日营改增在我市实施后,这个看不见的“税收杠杆”已经悄然发生作用。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形势下,营改增减轻了企业税收负担,推动第二产业转型升级,为工商企业节省更多的资金用于扩大规模,进行技术革新、产品研发和设备更新,催生了新的投资增长点。
  “十二五”期间,我市金融创新走在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农村信用社银行化改革,组建全省唯一的齐鲁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着力打造金融创新活跃、草根金融发达、特色业态鲜明的金融强市和金融名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市金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发布了标志山东金融改革进入全面落实阶段的“金创33条”。
  为破解用地难题,在实行新增建设用地与存量挖潜挂钩的基础上,建立了“先租后让、长期租赁、弹性年期出让”的差别化工业用地制度和现代产业重点项目竞争性用地管理机制,近几年有效盘活低效用地3.7万亩,复垦耕地5万亩,节余指标4.7万亩。
  我市把教育作为民生之首和创新驱动战略的根本支撑,列入全面深化改革的优先方向和重点领域,我市共承担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特殊教育创新、校长职级和教师职称改革、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等9项国家改革试点,潍坊探索和经验正在为全国教育综合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着力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推动经济文化融合发展,增强文化竞争力、创造力和影响力。
  针对当前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薄弱,我市将深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加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结合起来,着力加强农村社区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运转机制,创新服务模式,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有力保障。
  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点是今后“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加快品牌农业发展、再造潍坊农业新优势具有重大意义。2014年,潍坊获批全国唯一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点市,我市以此为契机,在九大领域进行改革创新,为建设全国现代农业先行区厚植基础。
  目前,我市对承担的27项国家级、21项省级改革试点,全部建立“一项改革试点、一个实施方案、一套工作班子”的工作推进机制,大胆探索创新,稳妥有序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农村产权交易、财政专项资金改革等一批经验做法被省委改革办、《人民日报》等宣传推广。
  “十二五”以来,一系列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改革红利回报了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步入“十三五”,潍坊发展站在了走在前列的更高起点,全面深化改革的潍坊实践同样走在前列。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