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伟 通讯员 赵洋 蓝天沃野,高楼大路,健身广场上孩子欢乐的身影,农家书屋里的浓浓书香……在经济区北城街道,文化建设的惠民成果,在这个春天里化作一张张笑脸,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 农家书屋备春耕 2月21日,记者在北城街道农家书屋内看到,这里存放着各类书籍2000余册、杂志40多种,方便村民随时自我“充电”,书屋内读者络绎不绝。“年一过,春耕就要开始了,我得抓紧时间学点有关选种、科学施肥等方面的知识。”一过完年,街坊邻里都相约来到农家书屋,看书取经为今年的春耕“备课”。 农家书屋晚上也不“打烊”,看不完还可以把书借回家看。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看书、查阅资料的农民很多,书屋内关于春耕的科普类书籍备受欢迎。 文化舞台唱大戏 夜幕降临,欢快的广场舞在文化广场上闪亮登场,6000余平方米的大型文化广场,成了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近年来,茅埠村始终坚持软件和硬件齐抓共管,不断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档升级。村里自费购置了投影、音响设备,定期播放群众喜闻乐见的电影、文明教育宣传片等。同时,以“和谐美德杯”系列活动为载体,让村民在乡村大舞台上唱主角,乒乓球、象棋、太极拳、扑克牌、广场舞等各类文体活动精彩纷呈,极大地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成为北城街道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精品”之一。 孝德民风筑温情 在北城街道,还有一道别样的风景,“孝德”文化墙上“二十四孝”小故事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图画,将“孝”文化融入百姓生活,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仅美化了环境,也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北城街道以推广“孝德文化”为抓手,通过强化宣传、典型带动,营造了讲孝义、重孝道、兴孝风的浓厚氛围。茅埠村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推行“孝心红包”传递活动,每年春节前组织村民为父母“发红包”,由村委统一公开发放,用“小”红包承载“大”孝心,村民的“感恩尽孝”意识不断提升,“孝老爱亲”的和谐氛围日渐浓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