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全市深化“三八六”环保行动实施“十大工程”加快绿色发展大会召开
增强绿色发展定力
项目聚集加速产城融合
我市出台实施方案 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全市13个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名单
我市六县市入选省食安创建先进单位名单
全市救助信息员达2000余人
2016年03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出台实施方案 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本报讯 (记者潘来奎)为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全面提升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日前我市出台《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发展均衡、便捷高效、保障充分、充满活力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格局基本形成。
  完善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推行公共文化场馆一体化服务。市、县、镇、村四级建成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城乡联动机制,实行公共文化场馆总分馆制,以市县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为中心,在城乡基层,特别是农村和偏远地区设立分馆,城市社区合理布局设置“24小时自助图书馆”,并开展流动服务和数字服务,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县域图书馆逐步实现“通借通还”。推进“三农”出版物出版发行、广播电视涉农节目制作和农村题材文艺作品创作。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文化扶贫力度。把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与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加大精准投入,谋划实施重大项目。继续深入实施“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办实事工程,为行政村和社区农家书屋补充更新出版物,落实“一村一年一场戏”、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2017年全面完成省定贫困村建设标准化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任务。以广播电视网络服务、数字文化服务、流动文化服务等为重点,打造一批文化扶贫项目。切实保障好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城市低收入群体、农民工和农村留守人群等特殊群体的基本公共文化权益。在设施建设、活动开展、队伍培训等方面,把保障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权益放在重要位置。公共图书馆和农家书屋配备盲文书籍,开展盲人阅读服务,有条件的应建设有声图书馆(室)。
  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完善绩效考核标准。以政府为主导落实保障底线,建立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土地使用、建设规模、设计和施工规范以及技术要求等标准。按照均衡配置、严格预留、规模适当、功能优先、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的原则,合理规划建设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坚持以效能为导向,完善各级党委、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核标准,考核结果作为评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建立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评价标准,落实绩效考核制度,考评结果作为预算确定、收入分配和负责人奖惩的重要依据。探索引入社会第三方开展公众满意度测评。 
  创新开发文化产品和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打造文化精品和服务品牌,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与个性化、品牌化相统一。支持艺术表演团体公益性演出和社区影院公益性电影放映,鼓励商业性文化活动对群众免费或优惠提供文化服务。激发社会各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公共文化服务逐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运作。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方式多元化。推动文化志愿服务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构建参与广泛、机制灵活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
  加大文化科技创新力度,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将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应用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专用装备、软件、系统研发和文化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培育一批公共文化服务科技创新示范项目。统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及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等资源,建设与省数据库有效对接的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数据库。结合“数字潍坊”建设,建成“公共文化云平台”,实现全市联网服务。运用宽带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和卫星网络等,拓宽公共文化资源传输渠道。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政府采购公共文化项目库和服务配送制度,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推动科技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免费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开展“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活动,重点扶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优秀文艺作品创作。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实施潍水文化建设工程。充分利用各类文化服务设施,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体制机制完善保障措施。落实公共文化机构人员编制要求,重视专业技能考察,大力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设立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岗位,配置由公共财政补贴的工作人员。深入实施“百千万”公共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广泛培养基层文化骨干、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深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完善法人管理结构,增强发展活力。推行公共文化服务社区网格化管理,鼓励社会团体参与公共文化管理。按照不低于国家、省有关标准水平,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落实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所必须的资金,加强资金管理使用的审计和监督。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