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韩立新 于卿 在经济开发区泰祥社区后杭埠村有一位孝老爱亲的典范—范玉奎。范玉奎今年44岁,二十年前与妻子徐志秀结婚,有两个儿子。平时他开出租车作为主要经济来源,他用二十年的坚守诠释着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今年二月份被评为“潍坊好人之星”。 孝敬老人情真切 范玉奎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孝顺。半年前,岳母在家突发脑血栓,情况十分危险。彼时范玉奎正在门口与朋友聊天,回到房间看到岳母昏倒,来不及通知妻子,他迅速背起老人送到医院抢救,等妻子赶到医院,老人已经苏醒。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老人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但是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别说是洗衣做饭,就是简单的走路都很困难。范玉奎心疼岳母,和妻子商量后毅然决定放弃出租车的工作,全职照顾岳母。半年来,范玉奎为岳母端茶送水、洗衣做饭,帮助岳母做康复训练,毫无怨言。在他的精心护理下,老人恢复得很快,如今生活基本能自理了,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还能时不时帮助儿女做饭了。老人家逢人便说:“我有个好女婿,待我比亲娘还亲哪!” 相濡以沫家和谐 范玉奎也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他疼爱妻子,关心子女,教育孩子要孝敬老人、懂得感恩。 范玉奎夫妻俩恩爱和睦,家庭幸福温馨。由于范玉奎从事出租车工作,经常早出晚归,妻子精心地抚育孩子,充分理解、尊重、关心和支持丈夫。范玉奎会时不时地给妻子送上小礼物。妻子总是埋怨他浪费钱,却掩饰不住内心的愉悦。他总是说妻子操持家庭不容易,精心挑选的小礼物能够博得妻子欢心,何乐而不为呢?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每当家里遇到难事,范玉奎都会安慰愁眉苦脸的妻子:“放心吧,有我呢!” 二十年来夫妻俩互敬互爱,家里其乐融融。很少出现矛盾冲突,尊老爱幼是传统,宽容谦让是习惯,一家人形成了理解、尊重、平等、关爱的优良家风。 情暖邻里一家亲 邻居家的徐其林小两口做生意,经常忙地不可开交,顾不上自己的孩子。范玉奎知道后,主动把孩子接到家里,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辅导孩子功课,一直等到他的父母来接。范玉奎自己的孩子和邻居的孩子只差一岁,邻居家的小两口想送一些牛奶、玩具等给范玉奎的孩子,他从来不收,笑眯眯地说:“接一个孩子是接,两个孩子也是接,晚上不过是多一双筷子的事,哪能收你们的东西呢。” 范玉奎开出租车,总是力所能及地帮助村里出行不便的人。有时候村里人过意不去,让他打表计费,他说乡里乡亲的何必计较,远亲不如近邻嘛。有一次村西头王瑞升家的老人摔伤了腿,家里没有车,村里打车又很难,去医院十分不方便。王瑞升找他帮忙,他正在外面接送乘客,接到电话后二话不说就赶回村里把老人送到医院。在老人就诊时,范玉奎一直等着,王瑞升过意不去,让他先去工作,别耽误挣钱,他们可以自己打车回去。范玉奎怎么也不肯,“你们打车和坐我的出租车有何区别?坐我的不是更快更放心嘛。”他一直等到将腿伤的老人送回家中才去继续工作。 “乡里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这是《孟子》中描绘出的一幅邻里相亲的美好图景,这也是范玉奎所在乡村的真实写照。范玉奎用诚挚的孝心侍奉父母、用温暖的亲情照顾妻儿、用无言的大爱帮助他人,他的一言一行带动身边的村民遵纪守法、互相帮助,共同构筑美丽乡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