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患者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医保窗口等待办理大病医疗保险手续(2015年9月16日摄)。 |
|

|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全国两会提出降低企业“五险一金”。近期,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天津等地宣布下调社保费率,引发广泛关注。 这一轮降费率,将为企业带来多少“降成本”利好?缴费减少,百姓的社保待遇是否受到影响?不少地方社保金收支矛盾本已突出,“减收”同时如何确保社保制度安全运行?
降成本:对企业有多少实质利好 福建厦门安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社保专员许小其感受到了企业减负的点滴进展。他算了一笔账:去年10月,降低工伤保险费率,一年节省约24.6万元;今年年初,降低基本养老保险费率,可节省43.5万元;3月,又降低医疗保险缴费费率,一年还可节省72.1万元。“虽然是‘小步走’,但为企业降负毕竟落到了实处。” 在去年10月份以来分别降低工伤、养老保险费率基础上,厦门于3月7日再次出台一批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措施,其中规定用人单位医疗保险缴费费率下降1%。 这是近期各地新一轮降低社保费率的缩影。上海、广东、天津、浙江、福建、云南、甘肃等地陆续出台“降费”政策。 上海于3月21日宣布调整单位缴费部分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率,社会保险费率总水平从此前的45.5%下调到43%。北京近期公布相关通知将工伤保险费率由最高2%调整为最高1.9%。 这是根据中央部署,为企业“降成本”采取的实质性举措。去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两次要求下调社保费率,涉及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现在,占据社保缴费“大头”的养老和医疗保险降费率也在地方有所动作。 此次降低费率,能为企业带来多大实质性利好?据上海测算,企业社保费率降低2.5个百分点,2016年全年可减轻企业负担约135亿元。而广东则明确,到今年年底,将为全省企业减轻社会保险费(含住房公积金)约350亿元。厦门地税部门预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减负政策将为全市用人单位减轻超过18亿元成本。 保待遇:降费率如何不成降待遇 企业社保负担降低后,职工社保待遇是否受到影响,这是人们关注的另一个焦点问题。 记者在降低费率的多地进行采访发现,包括上海、广东、厦门等地均表示,降低费率的决定是在基金可以承受的基础上经过精密的计算得出的,并不会影响居民待遇。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赵祝平说,以养老金为例,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注重代际平衡。从个人看,个人待遇主要取决于职工本人退休时上一年的社会平均工资以及本人平均缴费工资、缴费年限、个人账户储存额等因素。个人退休后的待遇增长,则主要考虑物价增长水平和社会平均工资的增幅,“下调企业的单位缴费费率,不会对养老金待遇确定和增长因素产生影响,因此也不会影响个人养老金待遇水平”。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权衡说,征缴和发放养老金事实上并非是“完全挂钩”的,属于收支两条线,这也就意味着单位缴费部分的下调并不与居民的养老金待遇发生直接的联系,不会影响到职工权益。 事实上,中央已经给公众吃下“定心丸”。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报告中说,各地要切实负起责任,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这意味着,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今年将迎来“十二连涨”。 防风险:社保“底线”如何稳固筑牢 当前,不少地方老龄化程度加剧,各项社保待遇刚性提高,社保基金收支压力较大。在此情形下降低费率水平,是否会影响到社保金安全运行? 赵祝平说,进一步降低职工社会保险费率,是经过严密测算和认真研究的,是在社会保险基金的可承受范围内。不管是从近期还是长远看,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进一步降低费率后,基金的安全仍然是有保障的。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上海10项社保基金收入3000多亿元,支出2800多亿元,当年收支结余400多亿元,累积结余3000多亿元。赵祝平表示,目前上海职工社保基金收支情况较好,有一定的积累且年度有结余。 记者采访了解到,2012年,广东就将1000亿元社保基金余额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每年的收益率都在10%左右,2015年达15.14%,不存在养老金收不抵支的情况。 但也有一些地方的养老金运行正面临严峻考验。比如,尽管有高额国家补贴,但黑龙江省2015年养老金缺口依然比上年扩大,将在200亿元以上。目前黑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抚养比已达1.16:1,这意味着1.16名在职职工就要养1名退休职工。仅靠黑龙江省自身,养老保险费率下调已难有空间。 专家建议,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保基金预警、储备和保值增值机制,扩大职工社保的覆盖面,加强社保费的征缴和基金管理,加大财政、国资等对社保基金的支持力度,以增强社保基金的抗风险能力。 (本栏文图均据新华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