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创造能力 推进试点示范 |
我市知识产权战略助力转型创新 |
|
|
本报讯 (记者马林峰)当今时代,知识产权日益成为推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的服务能力,为全市经济“转调创”和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显著提升,为创新发展注入了驱动力。我市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稳步增长。在政策引导方面,市政府颁布了《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意见》,市知识产权局会同市财政局修改完善了《潍坊市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潍坊市专利奖管理办法》,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这些政策既有引导性政策,又有资助奖励政策,起到了很好的促进推动作用。“十二五”期间,全市共申请国内专利67221余件,占历史总量的63%左右;获授权国内专利39985余件,占历史总量的68%以上;连续几年专利申请和授权总量一直保持全省第3位。创新质量明显提升,发明专利年申请量由2010年的831件增长到2015年的6093件,增长了6.33倍;年授权量由202件增长到1348件,增长了5.67倍;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由0.7件提高到了目前的3.6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增幅一直保持在60%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20个点。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稳固,有力促进了结构性改革。2010年,全市企业专利申请2817件,占总申请量的43.21%;2015年,全市企业专利申请9243件,占申请总量的50%。一批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十二五”期间,我市有7项专利获得中国专利奖,3件专利获山东省专利一等奖;其中2011年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8AT项目荣获十三届“中国专利奖”发明专利金奖,是我市目前唯一一项金奖,填补了我市空白。潍柴动力和歌尔声学分别居2015年全省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企业第3位和第5位,并获山东省第一批专利创造资金集中兑付资格。 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成效明显,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人心。试点示范城市工作加快推进。近年来,我市始终将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作为抓手,同时继续抓好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城市工作和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集群管理试点项目。2015年,我市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城市,全国4个城市入围,我市是全国唯一一个获批的地级市(其他三个是深圳、广州和宁波)。目前,我市提报的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工作方案已获国家局批准,下一步试点工作将全面展开。试点示范全面开展。昌乐县和寒亭区完成了“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诸城市和高新区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验收;寿光市和青州市获批县级“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滨海区获批“山东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高新区“新型动力机械产业”入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集群管理试点项目”。潍坊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分获全省首家“省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和“省级高职院校知识产权优势单位”。山东佰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进入省级“培育进驻高新区中介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潍坊世纪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获批“省专利运营试点企业”;通过国家、省、市梯次式试点示范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