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统计局4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3%,涨幅与上月相同。当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两年多来首次环比上涨,同比降幅也连续三个月收窄。 面对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物价稳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去年我国CPI同比涨幅始终维持在0.8%至2%的区间内。今年一季度,CPI同比涨幅步入“2时代”。业内认为,“开局季”的物价走势向外界透出当前宏观经济蕴含的一些暖意。 消费物价总体平稳 部分食品涨幅较大 受春节因素和极端天气等影响,今年2月我国CPI同比涨幅由1月的1.8%跳升至2.3%。3月份CPI涨幅维持在这一水平,其中鲜菜和猪肉同比涨幅较高仍是重要支撑力。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说,前期全国低温寒潮影响了鲜菜生长,与去年3月相比市场供应相对不足,价格同比上涨较多。同时由于前期猪肉价格长时间低迷,养猪场户积极性受挫,生猪产能处于近年低位,价格出现上行。 PPI同比降幅连续收窄 两年多来首次环比上涨 截至今年3月份,我国PPI已经连续四年多同比负增长,但今年前三个月降幅连续收敛,3月份PPI环比由降转升,比上月上涨0.5%,这是2014年1月份以来的首次上涨。 民生证券宏观分析师朱振鑫认为,去年同期基数较低、近期投资需求好转、企业季节性补充库存以及供给侧改革预期下部分上游工业品价格反弹,是3月份PPI变化背后的主要原因。 对近年来受困于债务压力上升、利润收缩的中国工业企业而言,PPI降幅收窄无疑是个好消息。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由负转正,市场普遍认为工业价格回暖对企业利润增加产生了积极影响。 物价处于合理区间 数据透出积极变化 作为反映社会总供求状况的“晴雨表”,物价是观察经济走势的重要指标。 业内认为,物价总体平稳,处于合理区间,有利于宏观经济运行。一季度国内价格走势变化释放出经济企稳的一些积极信号。尤其工业领域价格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升级的结构性变化正在显现。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成本与价格研究室课题组的专家们认为,去产能是较长期的任务,今年PPI由负转正难度较大,但随着国家鼓励创新、简政放权政策的实施,经济结构将逐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互联网产业等发展将为工业领域注入新的活力。 不过,由于工业价格受到国内外多重因素叠加作用,不少专家称,一季度PPI的变动能否形成趋势性变化仍待观察。 (据新华社北京4月11日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