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要闻 |
第02版
要闻 |
第03版
盛会聚焦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放大品牌效应,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
——写在第六届中国画节·第九届中国(潍坊)文化艺术展示交易会开幕之际 |
|
□本报记者 尹莉莉 相丹 从春天走向春天,用蓝天作纸,风筝作墨,世界风筝都在天空写下春天的动人诗篇。 从春天走向春天,书画墨香伴彩鸢飞舞,中国画都伴着文展会和中国画节一路走来,用翰墨千秋写下了春天的书画史诗。 连续8年的精心培育和倾力打造,中国画节与文展会现已成为我市的高层次常规性文化节会,成为广大市民和文化爱好者翘首期盼的文化艺术盛会,搭建起了我市对外文化展示交流合作的平台和桥梁。我市连续举办8届文展会和5届中国画节,影响力逐年提升,书画产业突破式发展,年交易额达200多亿元,“买全国、卖全国”的局面基本形成,“中国画都”品牌在全国打响。 回望中国画都,文化大旗猎猎,迎风劲舞,追风的潍坊人用“文化+”的创新模式,不仅将一个用书画讲述“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国梦”的重大机遇变成了现实,而且以更多更高品质的文化产品供给释放市场活力,解决了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使用效率不高、创新力不足、文化精品缺乏等问题,给文化产业未来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一个创新典范。 世界风筝都精彩放飞,中国画节和文展会翰墨飘香,进一步扩大着潍坊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在提升潍坊城市软实力的同时,推动潍坊乃至全省文化事业的繁荣兴盛。 从风筝会到文展会和中国画节,文化潍坊的自觉将文脉资源向文化产业成功转化 因为风筝会,人们认识了一座城市的风情。因为文展会,人们理解了一个城市的情怀。因为中国画节,人们读懂了一个城市的灵魂。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经济社会发展强有力的支撑,更是一个城市的魅力所在。“讲述文化故事,感受传世之美”,第六届中国画节·中国(潍坊)第九届文化艺术展示交易会的主题,不只这届画节和文展会以文化为魂魄,九年前,首届文展会因着传播风筝文化应运而生。六年前,首届中国画节及时而准确地抓住了整合区域文化资源向产业化成功转型的牛鼻子,将文脉资源向文化产业成功转化。 文化资源整合广泛而深厚,中国画节和文展会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支点作用。 潍坊作为齐鲁大地上的文化名城,北海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文化源远流长,风筝文化名扬四海。独具特色的地域风情和人文历史滋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艺术家,仅从书画传统源流上看,如《清明上河图》作者宋代“画圣”张择端等,特别是明末以来,潍县书画艺术更是异军突起、声誉高涨,域内产生了一批颇有才学的书画大家,在潍县任七年县令的郑板桥、大金石学家陈介祺、“浓墨宰相”刘墉以及郭汝龙、谭谟伟、谭汝霖、谭云龙、周克济、刘嘉颖等著名书画家,都对潍坊的书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潍县画派”;近现代更有郭兰村、赫保真、郭味蕖、于希宁、刘大为等一批书画名家,奠定了潍坊书画在国内的重要地位。临朐还是双料的“中国书画之乡”和“中国书法之乡”,还有青州也是“中国书画之乡”。 在第四届文展会和首届中国画节上,拉开了潍坊打造“中国画都”的序幕。首届中国画节即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领衔主办。囊括了当今中国画坛的刘大为、冯远等名家,也有当代实力派中青年画家,展示近千名艺术家的3000余幅中国画精品。2013年4月21日,潍坊被中国画学会授予“中国画都”的称号。 创新,合作,传承,发展。从首届文展会突出融合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交流、展示创新成果、促进发展繁荣这一主题,以风筝会平台培育文化品牌,到今天的文化提升城市,艺术改变生活,回望一届届画节和文展会,我市不断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完善机制、提升水平,使各种文化资源特别是书画资源在潍坊汇集。从文展会上的书画展区、全国木版年画联展、到历届中国画节上的各种主题画展,都代表了当前业界的高水平和发展方向。 文展会和中国画节已经是全市人民的节日,通过灵活多样的展览方式,囊括书画展、民间艺术展、主题收藏展、当代艺术展、精品陶瓷展、玉石文化展等,集中展示、交流各种门类的特色文化和文化产品,打造一道道文化盛宴。不管是从富华国际会展中心移师鲁台会展中心,都深深地吸引着八方的人们。各县市区书画活动也风生水起,都有分会场,与各自的潍坊风筝年画文化、东夷文化、民俗文化、晏子文化、恐龙文化、蓝宝石文化、奇石文化等共同展示着地域文化特色。中国画节、文展会在推动潍坊文化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3年4月21日,第三届中国画节暨中国(潍坊)第六届文化艺术展示交易会开幕式上,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曙光和中国画学会会长郭怡孮共同揭开“中国画都 山东潍坊”牌匾上的红纱——“中国画都”正式诞生,这是唯一一个以中国画命名的城市,拉开了我市打造“中国画都”的序幕,标志着潍坊的书画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期。这届中国画节的书画交易额达到了8.36亿元。 从最早的“风筝搭台,经济唱戏”,到声势越来越壮大蜚声海内外的中国画节和文展会,从最初简单直接的文玩书画展示与交易孕育行业与产业发展契机,到如今水到渠成地评奖、鉴定、拍卖、论坛等推动书画市场与品牌的成熟,我市在文化自觉的探索和实践中扎实地迈出了每一步,也准确踏准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节奏,为迎接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先机。 风筝牵线好时光,经贸唱戏寻常事,书画搭台文化唱,经济融合新常态。文展会和中国画节用书画讲述着潍坊故事、潍坊文化、潍坊气派、潍坊品牌,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记录着潍坊文化血脉的延续,经过多年的打磨,已经成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平台,是潍坊这个城市无形的财富,展示着潍坊城市文化的内涵。 文展会和中国画节成就中国画都,为实现高效、高质的文化供给不断提供全新的需求 文化产业附加值高、产业链延伸潜力大,且具有极强的关联效应和融合特征,既是创新创业的多发领域,也是容易推陈出新,诞生新业态的试验田。独具魅力的潍坊文化、潍坊气派、潍坊品牌,使“中国画都”潍坊成为一个无可替代的实验田,而且是有着好收成的高产高效实验田。 “画都”潍坊,名副其实。潍坊走在前面,用中国画节和文展会作为创新驱动的着力点,培育文化消费新增长点,让传统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更贴近,也使文化资源的价值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而今天,制造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正是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无疑,潍坊从书画传统地区,到书画专业市场,再到中国画都,并形成一种文化和产业现象,这其中的循序渐进、不断扬弃、不断提升的过程,恰恰为实现高效、高质的文化供给不断提供全新的需求。 当年,中国画都落户潍坊,引来了不少人的纠结:为什么是潍坊?在他们眼里,潍坊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不是一线城市,不是文化艺术的中心。全国范围内,被文化部授予“中国书画之乡”称号的有十多个,如果要评定中国画都,也要从这些城市里遴选,可潍坊却掠走了先机! 然而,只要他们来过潍坊,或他们与到过潍坊的书画家们交流过,就不再质疑和纠结,因为每次画节都是集中国画的大成,是一次中国画的大检阅。中国画节,既是书画艺术创作的展示平台,又是艺术理论研究的论坛,更是书画市场的风向标,在悄然引领着中国书画的发展方向—— 潍坊市是中国书画市场价值的试金石; 潍坊市是中国书画家入市必须要到的一站; 全国任何层级的画家,都可以在潍坊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点; 潍坊是中国书画艺术品的集散地; 潍坊市书画市场的波动,成为中国书画市场的晴雨表; 近年来,我国书画市场进入了调整期,艺术品市场改革迫在眉睫,作为国内书画市场风向标的潍坊书画市场首当其冲受到影响。迷茫,停滞,只是暂时的,如何搭建新的交易平台,让画都“飞”得更高?日前从潍坊市画廊协会传出了启动中国画都艺术品交易平台建设计划的消息,拥有坚实基础的潍坊应做领头羊。 为什么又是潍坊?人们不再纠结。对中国画都而言,艺术品市场“被挤压”的调整期正是发展的蓄力阶段。业内人士认为,潍坊作为中国画都,是当代书画市场的风向标,有坚实的基础和庞大的书画市场群体、专业人才,所以在市场低迷期,潍坊就应该也有理由去继续引领艺术品市场调整所带来的转轨转型,引导书画市场向规范、健康方向发展。 通过“互联网+”,潍坊市画廊协会正在构建一个艺术品大平台,通过这个市场平台,可以有数万甚至数十万张作品供藏家挑选,潍坊书画市场的资源优势将成百倍、千倍放大。结合“互联网+”,汇聚画廊实力,全力搭建中国画都艺术品交易平台,结合集体代理制模式,寻找2016年新增长点和热点,引领艺术品市场新一轮转轨转型。这一艺术品市场平台将整合中国画都的强势资源,潍坊能够走在艺术品市场改革的前面,正是因为中国画节搭建起了一个走在供给侧改革前面的市场平台。 潍坊的文化产业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书画产业作为我市七大文化产业龙头之一,“买全国、卖全国”,年交易额达200多亿元。目前,潍坊的书画市场,主要集中在市区以及青州和临朐两市县。据不完全统计,潍坊市现有各类画廊、书画室2000多家,成规模的画廊500家左右,仅青州市专门经营书画的画廊就有371家,年交易额达到50多亿元。全市画廊的经营形态日趋专业化、多样化。 经过中国画节和文展会历练,潍坊书画产业形成了显著特征,那就是集聚发展了多个在业界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书画市场,包括大虞文化产业园、齐鲁文化古玩城、广丰文化特艺城、宋城书画艺术中心、青州书画艺术城、十笏园文化街区、潍坊市文化产权交易中心、于希宁艺术馆等众多书画专业市场,构成了潍坊庞大的书画市场构架,形成集展览展示、评估鉴定、质押融资、典当拍卖、上市交易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每年举办各类画展数千场,年交易额数十亿元。仅青州便有六大交易市场,成为中国书画市场的一个奇观。其中以中晨(青州)书画艺术城为代表的大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书画产业聚集区和产业链,年营业额可达400亿元。 节会不断刷新着记录,折射着我市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近年来,我市制定实施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不断加大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创建力度,文化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加快发展,规模效益不断提升,文化产业逐步增强做大,成为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新的增长点。2015年,潍坊预计实现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212亿元,占GDP比重为4.1%,“十三五”期间占比将超5%,成为支柱产业。 潍坊人能接触到的艺术种类和层次也越来越丰富,品位和境界也越来越高。从在家门口初尝民间文化盛宴,到接受被誉为“可见之诗”的油画欣赏,不管是土生土长的民俗文化,还是“阳春白雪”的高端画作,潍坊人欣然接受,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了收藏队伍,印证了盛世收藏的说法。2015年潍坊市首届诚信画廊评选参选单位就有近50家,仅从数量就可以说明,单画廊这一行业能为潍坊人提供的艺术服务就已经到了让人挑剔的水平。 如何借力一年一度的文展会和中国画节,擦亮“中国画都”品牌?潍坊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步,特别是在供给侧改革风口的机遇下,在全国书画市场走低的大背景下,继续整合资源和龙头企业,打破仅限于书画艺术品的交易流通,真正形成功能完备、产业形态覆盖广泛的产业链条,让中国画都这一枝独秀在这个春天开得饱满艳丽。 中国画都,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升发展软实力的创新典范和引领标杆 中国画都,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打造好“中国画都”品牌的任务列入了我市“十三五”规划。市委书记杜昌文说,在稳增长、调结构的重压和要求下,从文化视角寻求突破,使文化产业在“转调”的历史历程中担当重要角色,成为潍坊的一个重要着眼点。 中国画节和文展会的文化引领作用,久久为功,所带来的以“文化+”带动的跨界融合效应正在显现,这种业态融合的“文化+”为经济结构转型提供着可以借鉴的新思路。 对文化产业领域来说,“创造新供给”“实现发展动力转换”也是未来的方向。文化产品是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而生产的特殊产品,在现实中,文化消费需求可以被引导和创造,关键在于经营生产者如何以优质的文化产品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中国画节和文展会的历程给了这个观点一个合理的诠释。 有人说,回到9年前,如果要问文展会是什么东西,没几个潍坊人能答上来,回到6年前,如果要问中国画节是什么东西,也没有几个潍坊人能说明白。而今天,却是家喻户晓的品牌,潍坊人也如同青涩的文展会蜕变一样,通过一届届节会的传承,将优秀文化的“基因”提炼和提升,积淀成了一个城市的底蕴和气质。 9年之后,像中国画节、文展会这样的品牌会展,以丰富的内容践行了艺术为民惠民,它对潍坊人的改变不仅是传输了一些概念,更有价值的是改变了思维,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人从艺术的门外汉成了行家里手,从简单直观的欣赏升级为品鉴。如同细水长流地过日子,品牌会展不仅仅提升产业、发展行业,收获了文化产业,更提升了潍坊人的艺术修养和文明素养。 文化盛宴鸢都流韵,让潍坊更美丽,人们因画结缘,因节成友,吸引了众多书画名家前来采风、交流、办展。除了中国画节外,我市各类书画交流活动日益频繁,每年举办各类画展千余场。 节会效应还延长延伸到人们的生活中,“非遗”课程开到学校里,从娃娃抓起;像潍坊紫砂协会和潍坊刺绣协会就直接面向社会招生,免费培训;“非遗”民间艺术大师更打破“家传”规则,开门招生教学。 传承文化与节会共赢。自从第三届文展会上我市首批民间艺术大师亮相,这几年政府每年评选一批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大师,将一些原本日渐式微的民间艺术纳入到科学的产业发展中来,使它们焕发了新的活力。 文化建设是我市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政府对文化产业创业者给予了政策和资金的两手支持,市里设立了风筝都文化奖,县市区则纷纷设立大舜文化奖、农圣文化奖等奖项。如青州市将书画产业发展列入市委、市政府工作要点和发展规划,从税收、信贷等方面进行扶持,画廊实现免税经营。 位于潍城区的十笏园文化街区堪称潍坊的历史文化“心脏”,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笏园,这里还是老潍县县衙所在,还有郑板桥纪念馆、孔融祠等承载潍坊历史文脉的建筑聚集。今天这里不只是一个个分散的历史符号,我市投资15.3亿元,将这些文化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开发,建设收藏鉴赏、书画艺术等十大文化中心,将其变为一个艺术与市场兼容并蓄的文化产业综合体。 2016年4月,我市迎来进入“十三五”期间举办的首次文展会和中国画节,这是我市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升发展软实力的新起点。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文化创意旅游基地和全力打造“中国画都”城市品牌的战略部署,秉承弘扬先进文化、展示特色文化、提升市民素质、推动文化发展的办会理念,着力构建一个影响广泛、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的高端平台。 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尽兴而归,既分享着中国画都的文化成果,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文化成果进入潍坊。去年的中国画节,荣宝斋(潍坊)分店落地潍坊,这是这家百年老店的全球第11家分店,潍坊能被选中,靠的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硬实力。 中国画节、文展会作为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代表着潍坊,特别是代表潍水文化,这个高端的文化平台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带来了丰硕的文化成果,为中国画都开启更为高远的未来,让人激动与自豪。 中国画节和文展会,奉献精品之宴,开启交流之窗,搭建合作之台,展示产业之魅,点亮城市之光,领航发展之船,为建设文化强市,提升文化软实力,扩大文化影响力,为加快建设富裕文明新潍坊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让我们共同期待第六届中国画节·第九届中国(潍坊)文化艺术展示交易会异彩纷呈,让“风筝之都”再次精彩放飞,“中国画都”,不负盛誉。 (本版照片均为资料照片。本报记者王晓光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