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变”成为新凤凰 |
——看高新区新城街道山后徐村如何打造新型农村社区 |
|
□本报记者 付生 “拆旧村,盖新楼不是目的,核心是在不增加村民负担的前提下改善生活环境。” “村改居,实行集体资产改制不是目的,关键是要让集体经济增值、村民收入提高。” “旧村改造成功的最基本标准,是吃穿住及收入都比以前好。” 日前,记者来到更名为凤凰社区的高新区新城街道山后徐村,村党支部书记徐向东用上面的三句话,介绍了他们加快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标准和内涵。 推进社区建设,这里没有简单的翻新旧村、聚合人群,而是围绕民生需求,通过产业支撑,实现村民生活质量、生活理念的根本转变和文化素质大提升,山后徐村华丽转身,成为新都市的高端社区。 坚持村务公开,加强村民监督——社区建设变过去重事前公示,为事前公示、事中事后监管并重。 要想改变,首先要干。山后徐村旧村改造,对村班子是个考验,一是涉及两千多口子人的生计,二是面前突然冒出数亿元的工程。怎样统一意见,领着大家顺利地干,村务公开是关键。 这里的村务公开,村民们很认可。68岁的村民代表郝悦顺这样形容:公开内容全,公开形式多。 怎么个“全”法?“大小村务都公开。”郝悦顺说,只要是村“两委”的决策、决定、决议;各种财务收支、规划建设需要的采购事宜、各种事项办事程序;村“两委”班子成员工作分工,全村党员名单、党员发展、后备干部推荐及党员民主评议等等都一一公开。 为让村民更深入透彻了解村情,山后徐村更加注重公开方式方法的多样化,除了利用公开栏、会议、简报等传统方式,还投资10万多元在社区广场建造了一块LED大屏幕,及时播放有关事务公开的内容,村民茶余饭后遛弯之余就了解了村情。 公开内容的全面、细致,有效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让村民们更加积极支持和热情参与村里事务。徐向东说:“这就是我们的目的,村民都不和你玩了,各项事务也别想顺利开展。” 有了村民的广泛支持和参与,山后徐村加快了自己的村民自治进程,全面扩大村民对村级事务监督权。 记者在山后徐村的基层服务办公室遇到了郝悦顺和梁振武两位村民代表,他们正在查阅2005年以来该村所有的政府征地及补偿款发放登记表,小的地块不到一亩,大的地块300多亩,都认真查阅,重新登记。梁振武告诉记者,他们在帮村里重新统计这些数据,同时也是在行使村民代表监督村级事务的职责。 在山后徐村,每个月都要召开村民代表及党员大会,对全村上月所有财务支出及承办事项,一笔单据、一个事项地分别进行现场公示,具体承办人现场介绍支出用途及办理情况,由村民代表和党员进行审计。村民代表或党员如有疑问或有改进性建议的,可当场提出。对每一笔单据,只要有一半以上的村民代表或党员不认可,就不予报销或实施。 通过类似的方式及相应的规章制度,该村让事前公示、事中事后监管并重的工作机制实现常态化,有力促进村级事务的健康开展,显著增强了村集体凝聚力和战斗力。 自2005年实施旧村改造以来,该村开发建设居民楼及其保障商用楼100余栋,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总投资6亿元,没有出现一例挪用公款、乱拿乱卡事件。 在2014年11月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全村1586名选民全部按时参选,仅用半天时间一次性完成换届选举,支持率达98%。 深化资产改制,坚持多元发展——产业支撑变过去松散农业生产,为加快构建公司化运营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并进。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必须有产业支撑。 立足实际,山后徐村与新型农村社区同步规划、一体实施了加快构建公司化运营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把更多农村劳动力转变为二产或三产从业者,成为提高村民收入,营造全新生活、生产方式的关键。 与大多数农村一样,山后徐村之前的经济支撑不外乎就是小规模的种植、养殖或者豆腐坊、油坊等传统农业产业。 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让发展新希望和新困难同时降临到这个城郊村。随着宝通街、潍县中路、金马路等主要城市道路先后从山后徐村通过,再加上相应的社会公共事业占地,让这个村的交通位置愈加优越的同时,也让村里的土地越来越少,村民收入大受影响。 新的形势下,如何实现新发展?创新发展的山后徐村人,大胆探索,紧抓潍坊加快市区提升和深化改革的大好机遇,通过进行旧村改造开发房地产、发展现代服务业等形式,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 启动新发展,农村集体资产改制是关键。2014年,山后徐家股份经济合作社注册成立,把过去“看得见摸不着”的集体资产变为产权清晰的股权,村民变股民,用企业化现代经营理念来经营管理集体资产,并实现其保值增值,同时让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 依托合作社,山后徐村成立了置业公司、物业公司,在开展旧村改造满足自身建设需要的同时,全力开展物业服务外包、房地产开发、楼宇出租等业务,已先后为村里提供600余个就业岗位。 山后徐村的旧村改造工程坚持高标准,全力打造城市化服务型高档社区。记者驱车行驶在社区内,感受到了花海绿树带来的清凉,45%的绿化率让这里寸土不见天;看到了大型休闲广场、文化广场和塑胶运动广场在这里配置齐全;更令人惊叹的是,整个社区铺设的硬化道路长达7900米,呈大大小小的回字形,沿途两边,垃圾桶、音响、闭路监控系统等设施齐全。 城市里完备的功能性服务,一度是有别于农村的重要标准。山后徐村旧村改造项目通过楼宇出租等共建模式,引进了市直机关幼儿园、凤凰学校、农贸市场、社区服务中心、医疗卫生中心、鹤翔安养中心、克拉公寓、市中医院分院、佳乐家大型购物超市等项目,还安装了ATM自助提款机,让居民不出社区就可享受到良好的生活服务。 这一切都给入住居民带来了巨大便利和美好享受。目前,以山后徐村旧村改造项目为核心的凤凰社区已吸引8000多名外村居民入住,带动周边各类城市经济业态大发展,推动村集体资产三年增长了1亿元。 坚持民生优先,完善社区建设——保障生活变过去只有物资发放,为社会保障、财产性收入、精神文明并举。 为民惠民,是山后徐村打造新型农村社区的核心点。 据徐向东介绍,2006年,他们刚拿到全村第一笔1700万元划拨土地补偿款,就拿出1100万元,给全村所有45岁以上村民办理了养老保险,并形成缴纳养老保险惯例。一下子解决了村民失去土地后的最大后顾之忧。 2014年,是山后徐村惠民福利提升的重要分界线。当年的改制,让该村每个股民分得了每股拥有15万元的净资产,并因此享受到种种红利。 股改前,村里的动态福利是每年为村民免费发放米面油菜等生活物资。股改后,村民除了务农、打工、经商外,还能年年拿到股权分红,增加了新的财产性收入。 随着集体资产改制和经济发展转型带来的巨大动力,村集体资产总额和利润连年上升,各项福利也水涨船高。村民们向记者晒出了他们的“幸福账单”。 村民上楼后水费、物业费全免,取暖费每人补助400元。村里的孩子上幼儿园,每月享受补助100元。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补助生活费370元。村里为居民统一加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并每年拿出30万元用于大病统筹,即使是得了重病,基本上也不用自己花大钱治疗…… 精神文明建设是山后徐村的惠民重点。他们建设了专门的文化活动楼,设有农村书屋、电子阅览室、书法绘画室、舞蹈室、棋牌室、体育健身房、老人日间照料室、少儿氧吧、文化沙龙室等服务设施,现代化文化娱乐设施一应俱全,在当地堪称一流,让城里人也羡慕不已。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村里成立了百灵艺术团、勇士篮球队、秧歌队等文体队伍,建设了专门的篮球场、乒乓球场、广场舞广场。 提高为民服务能力,满足居民需求,该村全力打造“智能化”新型社区,通过开通公众微信、楼长微信、育龄妇女交流群等服务平台,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了解上级政策、熟知社区和街道最新发展动态,实现社区与居民之间的“零距离”互动。 传承传统文化,增强社区凝聚力,山后徐村的农具展览馆和村史展览馆各具特色,旨在深挖当地历史印记,倡导忆往思今主题教育,让人们铭记历史,珍惜现在。 农具展览馆里陈列了过去几十年村民劳作使用的各种农具200余件;村史展览馆里陈列了带动原山后徐村发展的粉坊、油坊、磨坊、豆腐坊器械、解放后历届村班子主要人员的简介、七大姓氏族谱等内容。 依托农具展览馆和村史展览馆,山后徐村已组织辖区居民和在校学生参观10多次,接待外来人员参观12次,让人们见证一个由村庄到社区、由村民变居民的精彩蜕变历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