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贫打好精准牌 脱贫按下快进键 |
——探析临朐让“造血式”扶贫惠及更多群众之路径 |
|
正如阿基米德所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脱贫攻坚战能否打赢,关键在于找准这么一个支点,可支点何在?扶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系于精准。 扶贫之于临朐,是民生之首、赶超之策,更是战略和全局。临朐,现有省定贫困村84个,贫困户6976户、15176人,是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任务最重的县。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扶贫攻坚仍是临朐发展为要、民生为重的“第一信号”,“脱贫路上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的民生情怀和责任担当,愈发考量着临朐“百姓最重”执政理念的深度和纯度。 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已经吹响了全民参与的冲锋号,临朐广大农村演绎着“巨变”的生动实践,变化的不仅是这里的山和水,更是人的观念和精气神,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坚定、奋进的临朐正在扬起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风帆,挂出“作战图”,定出“时间表”,立下“军令状”,扶贫打好精准牌,脱贫按下快进键,全县上下全员皆兵齐上阵,干字当头甩开膀子向脱贫攻坚发起“总攻”。
“扶持谁” ——不多一户、不少一人锁定“穷根”,“靶向”精准改“漫灌”为“滴灌”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要“靶向精准”,可前提是找准“靶心”,精准识别贫困户、把家底盘清是扶贫精准的首要之举,也是问需于民的第一道关口。区别于以往的普惠式扶贫,临朐为摸清贫困人口家底、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精准再识别定好“调子”:通过“回头看”,摸清贫困村贫困户“家底”,找准贫困村贫困户致贫“症结”,理清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思路”,搞准对象、盘清家底是关键和前提,只有心中有数开方才能对症。 工作定了调子,行动就有了方向。“对符合帮扶条件的全部纳入帮扶范围,一个不能少;对不符合条件的全部退出,一户不能多。”按照“贫困对象不遗漏,扶贫工作全覆盖”的原则,临朐创新实施“九六六三”精准识别工作法,即确定退出人口和脱贫人口做到“九必退”,留下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做到“六不动”,新纳入贫困户做到“六必纳”,严格进退程序做到“三必须”,对贫困对象进行“拉网式”、“地毯式”核查,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摸清贫困人口的数量、居住条件、收入来源等家底,建立信息档案,做到户有卡、村有册、镇有簿、县有档,精确识别贫困户、精确建档立卡、精确实行动态管理,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测,脱贫的及时销号,返贫的及时挂号。 一把尺子量出谁是贫困户,“不多一户、不少一人”,可如何既做到不重复、全覆盖,又让建档立卡的贫困群众心里服、其他群众信得过,临朐将精准识别关口前移,把好“业务培训、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示公告”四道关口,严格按照“宣传动员、入户调查、评议公示、核实汇总、建档立卡”等程序,突出入户摸底、名单初选、把关复审、上墙公示、结对帮扶、制定规划、填写手册、电子建档、数据录入更新9个环节,对贫困人口的纳入严格按照“户申请、民评议、村核实、镇审核、县审定”的五步工作法进行,对贫困人口的退出实行“两公示一公告”,即由村民委员会和驻村工作队核实后进行第一次公示;乡镇政府审核后进行第二次公示;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批后进行公告。设置“门槛”,还得把关,先后举办县镇村三级精准识别培训班50多场次,培训业务骨干2000多人,保证每个镇村都有精准识别“明白人”,入户调查做到“两必照”,民主评议做到“五必须”,环环有卡、层层识别,真正做到了将贫困人口该纳入的全部纳进来、该出去的全部清出去。 锁定“扶持谁”,建档立卡、找准“穷根子”是前提也是手段,开对“药方子”、因人因户精准施策才是目的。临朐精准识别再“回头看”,既做到一户不少、一个不多,又在贫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俯下腰、躬下身,直面“最后一公里”兜底找问题,先问百姓再拍板、量好体再裁衣,逐村逐户制定差异化、个性化帮扶方案,一村一策,一户一台账,为贫困户私人订制一份帮扶套餐,“菜单式”扶贫扶到点上、帮到根上。很快,临朐贫困户6976户、15176人,每户都将有量身定制的脱贫良策。 “谁来扶” ——干部挑重担,全员齐上阵,变政府“独角戏”为政府、市场、社会“大合唱” 扶贫攻坚,越往后越是难啃的“硬骨头”,也越需要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整合各类扶贫资源,提高扶贫攻坚实效。打响扶贫攻坚战,临朐紧紧扭住“党委主体、政府主抓、干部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五个关键,构建起大扶贫工作格局。 扛在肩上的是政治责任,装在心里的是爱民情感,临朐把抓好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一场激发干部源动力、提振精气神的作风锤炼,当作一次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现实检验,以县镇村三级干部为主力,把最大优势的资源投向最贫困的村,让最有能力的干部帮联最贫困的户,全县99个县直部门(单位、企业)组成78个县直包村工作组,与36个市直部门包村工作组,对114个村开展“一对一”帮扶。调整优化“第一书记”队伍,增派34名第一书记到村扶贫,实现全县84个省定贫困村第一书记全覆盖。组织开展千名干部“进千村、入万户、察民情、解民忧”活动,1162名副科级以上干部联系940个原建制村,每季度至少驻村2天,每次驻村走访不低于10户,走访群众3.7万户,摸准了扶贫对象的人数、分布、状况。5700名干部与15176名贫困群众“认亲戚”,搭成发展伙伴,成为脱贫攻坚路上政策、理念、思路的宣讲员和好帮手。成立“帮扶小组”387个,帮扶贫困户1441户,“关爱小组”796个,关爱贫困户5535户,实现了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扶贫可持续、见成效是村民对扶贫干部工作的评价。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贫困村摘“穷帽”,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临朐抓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把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放在驻村帮扶首位,驻村干部协助抓好基层“三个队伍”能力建设,目前已组织村干部外出学习40次,举办培训班72期,培训党员群众4411人次。对1963名新一届村“两委”干部全部进行了轮训,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进一步提升,激励各级党员干部在精准扶贫“大考”中更加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更好地发挥党支部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扶贫的准星在哪里,党支部就建在哪里,真正让党建的旗帜在扶贫攻坚前线熠熠生辉。”临朐探索产业链上建支部,将党组织延伸到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上,还把党员、能人聚在产业链上,让贫困户聚在产业链、富在产业链,不仅增强了村党支部的影响力,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还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在产、供、销等环节村里“统”不了、政府“包”不了、农民“办”不了的难题,让党组织护着产业兴,党员推着产业跑,产业带着群众富。寺头镇推行“合作社党支部+合作社党员+贫困户”“三联三挂”制度旨在充分发挥合作社党支部、党员社员、科技带头户的模范带头作用,合作社支部成员挂靠相对贫困村;社员党员与困难党员、群众结对帮扶;每名党员致富能手和科技带头户结对帮扶3至5户贫困户,让贫困户共享能人大户的“资源”,彻底铲除“穷根”。 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是临朐精准扶贫战略的另一亮点。充分发挥工会、妇联等单位作用,广泛动员“两代表一委员”、企业家、社会爱心人士等各方面力量,在邻里相助、先富帮后富等方面积极作为,构建起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寺头镇探索创建以“第一书记、镇直部门、镇域企业、经济强村”结对帮“后进村”为主要内容的“4+1”共同体,第一书记担纲、部门帮服务、企业助发展、强村带思路,从各方“单打独斗”到整合资源“握拳出击”;县工商联积极实施精准扶贫“光彩行动”,争取市工商联支持,组织全市60家明星企业到临朐参与脱贫攻坚;团县委联合潍坊“鸢都义工”,在嵩山北黄谷村启动“黄谷生机”志愿帮扶计划,对村内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实行定点联系帮扶,积极开展送爱心送温暖活动,提高了社会力量扶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怎么扶” ——“输血”培元,“造血”强身,扶贫的根本在于激活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 如何唤醒贫困村沉睡资源,激活贫困户致富潜力,关键在于找准让贫困户接茬的路子。造血与输血结合、自力更生与借助外力结合,临朐扶贫攻坚呈现新的视野与新的格局——既摘“帽子”又拔“根子”,既打牢“底子”又拓宽路子,既连片推进又精确制导,为贫困户“私人定制”脱贫出路,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种则种、宜商则商,从资源禀赋中找脱贫良策,在加快发展中精准脱贫。 贫困户跟着大户走、大户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让“造血式”扶贫惠及更多群众,临朐把产业扶贫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发展大棚果、有机蔬菜、花卉苗木等特色种养项目,优先对有生产经营性贷款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分别推出“富民农户贷”和“富民生产贷”实行贷款贴息扶持,鼓励贫困户上产业、上项目。同时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群众,对在贫困村发展一定规模基地和带动一定数量贫困户的家庭农场、合作社、种养大户等从资金帮扶、土地流转、基地建设、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发展起163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的“大手”牵起贫困户的“小手”,贫困户以联租、入股、租赁经营等形式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坐享租金的同时,一部分人被聘为按月领钱的农业工人,另一部分人从农耕“解放”后从事二、三产业,让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获得财产性收入、合作社就业获得工资性收入、农产品叠加旅游商品获得生产性收入、股份分红获得经营性收入,入社贫困户人均年收入比当地同业非社员增加500至2000元。 西南部山区是临朐的生态屏障和水源地,也是临朐旅游的龙头和发展所在,同样也是临朐贫困群众集中的地区,脱贫攻坚战能否打赢,西南部山区首当其冲,如何唤醒大山深处的沉睡资源,让绿水青山“兑现”金山银山?旅游盘活沉睡“聚宝盆”,电商成脱贫“潜力股”。临朐把发展“采摘体验、休闲观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游作为解决扶贫村产业培育难的重要渠道,抓住成功创建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契机,将九山牛寨村、嵩山黄谷村、五井隐士村列为全县乡村旅游重点扶贫村,在乡村旅游规划、宣传营销、整村农家乐改造提升、教育培训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变“贫山”为“宝山”。目前,全县成立旅游专业合作社4家,农家乐发展到120家,仅乡村旅游一项就可使黄谷等3个贫困村人均增收1500元。精准脱贫导入互联网基因,电商成为脱贫攻坚“潜力股”。目前,临朐84个省定贫困村中,有28个村实施了电商扶持项目,涉及贫困户920户,有了产业支撑,西南部山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临朐转移就业扶贫让农忙时务农、农闲时打工的“两栖”贫困群众奔富路。金晔食品、盛安食品等107家农业龙头企业开展“百企联百村”活动,通过招工、在贫困村设置分厂等方式吸引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就近就业。其中7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和39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覆盖农户3万多户,其中贫困户6000多户,年可增加贫困群众人均收入2000多元。何止“农”字号企业在精准扶贫中发力。落户五井的天恩光伏发电项目带动周边400多名贫困群众实现就业,蓝帆新材料、伊利乳业、华特磁电等28家企业也纷纷向贫困群众抛来橄榄枝,提供机械、纺织等4800个岗位,吸纳贫困人口就业1500多人。 与产业培育“强支撑”同步,临朐推行基础设施“补短板”、异地搬迁“挪穷窝”、兜底保障“全覆盖”、教育培训“拔穷根”等“十种扶贫模式”在青山绿水间生根、开花、结果:基础设施建设扶贫缺什么、补什么,路、电、水……挂图作战、压茬推进,目前新增灌溉面积387公顷,完成治理面积733公顷。完成蒋峪镇段家沟等26个省定贫困村公路建设任务55公里。实施110千伏临朐站整体改造工程和营子站增容工程,对凰山、泉头等21个贫困村实施电网升级改造,实现了贫困户生活生产用电保障率100%;光伏发电扶贫充分利用贫困村荒山荒坡、农业大棚等农业设施,以村为单位建设40—50千瓦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站,计划年内在所有贫困村全面铺开;生态扶贫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开展贫困区域生态综合补偿试点,拓宽绿色脱贫渠道;对山区、库区等不适宜居住的村,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原则动员贫困户“挪窝”,由政府统一规划,集中安置。目前,九山镇大花龙潭村水桶峪、石瓮沟18户和夏庄村石桥峪22户贫困户易地搬迁安置已启动,嵩山暖水河、沂山草山亭、山旺席家河3个贫困村的整体搬迁基本完成,下半年即可入住。 “决不让一个贫困人口掉队”,临朐着眼全局,更多还是体现在精准扶贫的细微之处。教育培训扶贫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前适龄儿童免收保教费,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大学生发放助学金和助学贷款。对贫困户家庭中的小学、初中学生实施“雨露计划”项目,由财政出资帮助解决校服、校车和午餐费用问题;在社会保障上,推进农村扶贫标准和低保标准“两线合一”,落实新的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制度,最大限度对孤、残贫困人员实行集中供养,切实兜住民生底线。 扶贫先扶志。“拔穷根”,必须首先斩断思想之“穷根”。有道是:“富口袋,须先富脑袋”。临朐精准扶贫中坚持扶贫与扶志、治标与治本并举,始终秉承“扶物资更要扶人心”目标,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激活贫困户主动脱贫之志“内因”,不仅送政策、谋出路,更送志气、送信心,让贫困户脱贫的腰杆硬起来,完成了“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质变,自主迈开脱贫步子。 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面对扶贫攻坚的重任,要想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唯有创新、完善扶贫工作机制,政策落实亦是胜负的左右手。临朐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健全完善组织领导机制、统计分析机制、评估监督机制、工作推进机制、督查考核机制,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打好“组合拳”,演好“连续剧”,攻坚“硬骨头”,让精准扶贫实践在每一个贫困角落,让每个贫困村、贫困户直接受益。 行走临朐,解码扶贫。扶出的是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夯实的是百姓富与生态美同频共振的基石。在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方略的脱贫攻坚战中,没有比贫困户笑脸更美的风景! 马世波 祝红蕾 刘明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