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电商为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
——我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综述 |
|
|
安丘农村淘宝站一瞥。 |
|

|
|
□本报记者 吴晓强 通讯员 张昭利 王开选 近年来,我市立足农业产业优势,加快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电子商务与农业经济融合发展,在政策扶持、平台建设、氛围营造等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农村电子商务实现了跨越发展。到目前,全市农村电子商务骨干企业达到2000多家,2014年和2015年,全市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分别达到130亿元、200亿元。电子商务对农业转型、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电子商务助力 “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业与电子商务的融合不断深化,极大地改变了原有流通模式,提升了流通效率,也带动了农村电商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农村电商网络商铺发展到2万家以上,开展电子商务的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批发市场超过1000多个,涌现出了一批年网络交易额过千万元甚至亿元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和平台,全市7个行政村被首批认定为山东省电子商务示范村。全国生姜价格指数发布中心落户昌邑,寿光蔬菜价格指数成为全国蔬菜价格的风向标。电子商务正成为助推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业态。 创新发展方式,通过建设县级运营中心和村级服务网点,打造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体系,加速“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寿光、高密、青州、诸城、安丘均开展了阿里巴巴农村电子商务“千县万村”工程建设,目前已建成县级运营中心5个、村级服务站点600余个,数量和规模居全省首位。诸城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建成县级服务中心一处,村级服务站23处,阿里巴巴诸城产业带上线企业300多家。安丘市启动了“e村驿站”电子商务服务进农村示范工程,网点已覆盖20多个中心社区。北京村村乐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落户潍坊,在70%以上的村发展了线下服务人员“村官”,启动了“小镇大集”电子商务进农村活动,有效推动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立足特色加快平台建设 目前,全市已建、在建涉农特色电商平台70多个,先后培育建设了“淘宝网·特色中国·潍坊馆”“苏宁易购·中华特色·潍坊馆”“京东·中国特产·潍坊馆”“麦壳网”“农丰网”“地主网”等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其中有一定影响力的本地电商平台30多个。网购平台在农村的入驻,使农民群众对电子商务的理解和认识明显增强,营造了良好的电商氛围,发展电子商务的理念更加深入农村,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通过开网店等形式参与到电子商务的发展热潮中来。借助多样化的电商平台,点点鼠标就能把当地的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互联网+农业”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农产品营销方式。 我市先后举办了两届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大会,促成40多家国内知名电商企业与我市涉农企业达成了一系列合作,签约6.5亿元的采购订单,与中国电商委、平安银行达成了100亿元的“平银火柴(潍坊)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基金”战略合作,目前正在运作基金总部落户事宜。阿里巴巴潍坊实力产业群和产业带、“千县万村”工程、阿里电商节、跨境电商培训等高端合作项目进展顺利,京东、苏宁、腾讯、神州数码、村村乐等知名电商企业也分别与我市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政策扶持和人才培训 为电商发展铺路 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电子商务跨越发展的意见》,对培育电商产业体系、拓展应用领域、完善支撑体系、强化措施保障等作了部署。同时,积极推动电子商务扶贫,把电子商务纳入扶贫开发工作体系,实现了电子商务与扶贫工作相互促进。各县市区也都结合本地产业和电商发展实际,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 农村电商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为此,我市建设了市级电子商务孵化器,引进了智炎孵化中心、雁阵实训基地,为全市电子商务营销企业、平台企业提供面对面、专业化的商业实战培训。自2014年以来,全市开展了大规模、分层次的农村电子商务培训活动,以网络教学、电子商务论坛、电子商务大讲堂等形式,已培训农村电子商务高级职业经理人1100人次,各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13万人次。市委组织部、市商务局还组织各县市区、各相关部门负责人赴阿里巴巴总部所在城市杭州,在浙江大学举办了全市电子商务发展专题培训班,对如何推动传统农业嫁接电商、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等方面开展系统培训,使我市机关干部、企业负责人了解掌握了农村电商方面最前沿的知识。 信息基础设施和物流发展 助跑农村电商 我市以实施“宽带中国”战略为牵引,加快构建新一代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打造了覆盖广、速率快的信息传输网络,为农村电商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目前,光纤到户的宽带接入网、覆盖村镇的无线局域网和双向互动的有线数字电视网三大基础网络初步建成,行政村通宽带比例接近100%,农村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70%,4G移动通信普及率达到30%,农村宽带用户光纤接入能力达到20Mbps,网络用户数量和电话普及率居全省第一。全市建有涉农信息服务站点6000多个、涉农网站1200多个、农业生产专业化信息资源服务平台100多个,形成“城市—乡镇—农村—山区—偏远山区”五级覆盖的现代化广播电视、综合信息网络体系。 农产品销售“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即生产端和消费端的物流难题,一直是涉农电子商务发展的拦路虎,近年来我市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有效缓解了这一问题。目前,我市已建成较大的物流园区46个,入驻企业3500多家,业务功能覆盖6000多个村庄。食品谷中凯冷链仓储、中百大厨房、诸城龙海水产城、昌邑宏大市场、青州花卉等一批大项目辐射功能不断增强,为全市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15年,全市农产品物流总额达到795亿元,居全省第一位。快递业发展迅猛,去年全市快递业务量达到1.44亿件,同比增长117.9%。具备快递业务经营资格的法人企业及分支机构120余家,营业网点1500多个。EMS、顺丰、“四通一达”等国内18个知名快递品牌以及DHL(德国敦豪)、Fedex(美国联邦快递)等国际快递巨头纷纷在我市落地,22个品牌快递企业设立分拨中心,直接面向农村开展业务,打通了农村电商发展的瓶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