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关注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关注
 
标题导航
临朐精准脱贫让贫困户富在产业链
青州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开辟增收新渠道
昌邑开创合作经济组织扶贫新模式
峡山因地制宜发展丹参产业脱贫
高密大力发展产业扶贫
关于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
情洒乡里助农情
寿光发展互助合作社强村富民双增收
昌乐乡村旅游助力扶贫攻坚
2016年06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



  刘延生

  以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为标志,我国的扶贫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从中央到地方,对于扶贫工作重视空前、措施空前、力度空前。针对精准扶贫工作,我利用在昌乐县红河镇挂职的时机,历时2个多月的时间,对大芦沟、上皂户、刘家岭三个省定贫困村和埠南头村的部分村干部、党员、村民、贫困户等群体,通过拉家常、辅导孩子做作业、帮助劳动等方式作了重点访谈,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做了初步的思考。
  一、昌乐县农村贫困户现状及原因分析
  2014年,昌乐县依据省定贫困标准,按照农户申请、入户调查、公示公告等“六步”工作法,共识别认定贫困户10924户、20226人,其中,省定贫困村15个、贫困户1004户、2683人。截至2015年底,已完成脱贫6845户、13172人。经精准再识别,目前仍有4242户、7530人生活在省定标准线以下。红河镇贫困人口分布在129个自然村、676户、1101人,其中,省定贫困村3个、贫困户26户、46人。
  通过调研发现,昌乐农村贫困家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因病、因残致贫,这是最主要原因。据统计,在昌乐县7530口贫困人员中,因病因残致贫户竟达到了77.9%。“辛辛苦苦奔小康,一场大病全泡汤”,家里有一个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就有可能拖垮一个原本殷实的小康之家,甚至有许多家庭还会人亡财空,债台高筑。埠南头村一村民,原来与丈夫种植两个西瓜棚,年收入2万多元,家庭幸福。但4年前丈夫患上绝症,治疗2年后,仍无效去世,花掉医疗费11万元,尚欠6万元外债,家庭生活陷入困境。二是缺乏劳动力致贫。此类群体以自身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且无子女或子女无能力赡养为典型,全县70%以上的贫困人口年龄都超过了60岁。三是缺乏资金或技能致贫。如埠南头村王群芝,45岁,身体健康、不怕吃苦,但家底薄无技术,仅靠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和农闲时打零工为家庭收入,孩子上大学每年花费2万元,家庭经济入不敷出。四是因突发灾祸致贫。昌乐县在去年开展的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救助中,遭遇意外事故突陷困境人员占到了12%以上。上皂户村杨某某,家属残疾,孩子上大学,全家就靠杨某某劳动维持生计,但几年前连续两次车祸致其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家庭生活捉襟见肘。五是其他原因致贫。子女不孝、部分服刑人员的子女和老人等特殊群体,这类情况虽少,但帮扶要求却比较迫切。
  二、昌乐县红河镇的主要做法及体会
  扶贫工作是开放的系统,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各地应充分利用自己的基础、产业等条件,趟出适合本地特点的长久帮扶之路。
  (一)精准扶贫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产业扶贫是开发式扶贫的核心内容。农民有着自己的传统生产习惯,特别是很多贫困户不能或不愿离家外出务工,各地可依据基础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参与进来,通过产业发展,使贫困群众有稳定收入,实现在家门口的就地脱贫。红河镇埠南头村发展的特色种植就很具代表性。该村有多年种植低温棚瓜菜的传统,但群众收入普遍不高。去年以来,村合作社抓住机遇,与一家农业企业签订销售合同,新建高温大棚,利用沼气项目的沼液发展高品质的水生蔬菜产业,大幅提高了种植的附加值,实现了集体和村民收入的双增加。王群芝之前靠传统农作物种植和农闲打工,年收入仅万余元,这次租种一个高温大棚后,可收入十几万元,实现了长期稳定脱贫。
  实践表明,一个好的农村带头人对发展产业带动脱贫非常重要。埠南头村之所以能够发展形成特色产业,既得益于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和条件,但更得益于他们有一个好的带头人。该村支部书记王江堂头脑灵活,搞产业发展是把好手,产业效益好,村民有目共睹,加之群众威信高,组织能力强,很好地发挥了吸纳和带领村民发展产业的作用。
  (二)精准扶贫与项目建设相结合。红河镇将向上争取的小型农田水利、高标准农田、千亿斤粮食等重点项目,重点向贫困村倾斜,通过项目实施为贫困村修道路、打机井、架电、铺管道等,一举扭转了这些村的基础设施条件,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据了解,下步还会有相当数量的扶贫资金陆续拨付下来,大芦沟村、上皂户村已经在计划利用这块资金发展春暖式大棚蔬菜、建设大型恒温库等项目。地方党委、政府要利用好这些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在监督村里管理好、经营好的基础上,探索项目资产收益分享新形式,将项目建成后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优先考虑到贫困群众,把对贫困户的一次性帮扶投入升级为长期稳定的资产收益扶持。
  帮扶项目收益股份化,尤其是将一定比例的收益固定给贫困群体(贫困户实行动态管理),使无劳动能力的群众也会有固定收入,充分发挥了扶贫资金的使用目的和价值。
  (三)精准扶贫与产权制度改革相结合。农村产权改革为盘活集体资产、统筹农村资源推动精准扶贫提供了条件,各级通过宣传引导,动员贫困户将无法耕种或者种植传统农作物收益低的土地,以承包经营权参股到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自身参入到产业化经营中来。这样,贫困户可以获得土地租金、参股分红、劳动报酬等“多重收入”。红河镇理稼庄子村,2012年流转本村380亩土地成立了原野蔬菜种植合作社,集中发展大棚蔬菜种植,该村一口人的年土地租金和打工收入1200元/亩×1.1亩+2000元/月×10月=21320元,外加合作社30%的盈利分红,群众收入稳定。
  由此可见,借助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搭载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是实施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
  (四)精准扶贫与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相结合。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对生产生活条件差的贫困村进行“搬迁式脱贫”。提升社区综合服务功能,改善医疗卫生条件,配备标准卫生室、建立残疾人康复中心,让贫困群众在社区就能享受到较低成本的医疗服务。社区开发的物业管理、保洁等岗位,优先提供给贫困人员。红河镇宅科社区今年年底就能建成,到时将首先保证田家岭等贫困村搬迁入住,彻底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关于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
  昌乐县农村贫困人口呈“插花型”“星散式”分布,几乎都是零星出现于较偏远的村庄内,不存在整乡、整村集体贫困现象。因此,要真正做好扶贫工作,并长期保持下去,必须根据各村、各户的具体实际,采取更加有效、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因村因户因人制宜,科学施策。
  (一)要区分好“帮”与“包”的界限。在贫困群体中,确有一部分人或因年迈体弱丧失劳动能力,或因罹患重病难以治愈,这些人只能通过社会保障,由政府“包”起来。这既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也是解决此类贫困现象的唯一途径。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严格区分、甄别“包”的范围以及户数、人数,切实做到“该包的一人不落,不该包的一人不进”。只有这样,才能把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体现公平正义,不至于引起攀比等问题。对于大部分通过“帮”“扶”可以渡过难关、逐步脱贫、致富的群众,则需做足够多、足够实、足够准的工作,扶助他们尽早摘掉贫穷的帽子。
  (二)要努力做到阳光操作、公正服众。除了那些确实贫困、广泛认可的困难家庭之外,还有部分在贫困线上下、比较“模糊”的农户。因为涉及到具体的扶持措施,有的甚至是“真金白银”,难免存在较大的利益诱惑,加上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所以需要下大力气做好“精准识别”的工作。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要充分让群众参与、让群众说话、让群众决定谁该入围、谁该被扶。这样,既可以防止出现各类不良现象,还能够起到让群众信服、大家满意的效果。
  (三)要坚持对症下药,因人(户)而扶。“插花型”贫困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各家有其致贫的原因,也有最适合他们的脱贫途径。这就需要党委、政府及扶贫工作者要逐户“诊病因、开药方、治贫病”,要做过实、过细的工作,同时结合农户的特点和意愿,确定最适合的扶贫方案,并帮助落实到位。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长久脱贫之效。
  (四)要实行动态管理,实现“持续无贫”。随着农村养老、低保、医保、扶贫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和完善,特困人口将会逐步减少乃至消除。但因病、因灾致贫现象却会较长期存在。另一方面,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通过扶贫措施逐步脱贫后,也要适时“断奶”。这既是维护社会公正的需要,也能够腾出宝贵的扶贫资源扶持遭受病、灾的困难群众。建立动态的、快捷反应的扶贫管理机制,就可以及时帮助遇到困难的群众,让他们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使社会和谐稳定。
  (作者系潍坊市委督查室决策督查科科长,昌乐县红河镇党委挂职副书记)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