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阳成长守护相伴 |
——记潍坊市“美德少年”、昌邑市峻青初中七年级四班学生高睿 |
|
□本报记者 王莹 每周周六,都是邵智霖充满欣喜的等待;每周周六,也是高睿奉献爱心的践诺。从昌邑到潍坊,三十五公里的路程,阻挡不了两个孩子周末的相聚。 三年前一个夏日的傍晚,昌邑市峻青初中七年级四班高睿和表弟回潍坊的姥姥家,走到一处民房的拐角处发现一个小男孩孤独地坐在那里。 高睿的目光落在了小男孩所坐的小木车和他的身上,看样貌,这个小男孩应该比表弟大,但一看他的手脚却比表弟的瘦弱很多,原来他不能自由活动。高睿心里不由地一阵难过,蹲下身子问男孩:“小弟弟,你叫什么名字啊?”小男孩打量了高睿好一会儿,才一字一顿地吐出了三个字:“邵—智—霖。”“我们交个朋友好不好?”一声干脆的“好”让两个孩子深厚的友谊从此结下。 告别智霖回到姥姥家,高睿就缠着姥姥打听智霖的具体情况。原来,7岁的智霖,因为患有先天性脑瘫,肌肉严重萎缩,不能独立行走、吃饭。他的妈妈在他3岁那年,选择了离婚远走。年幼的智霖靠年迈的奶奶照顾,全家的经济来源仅靠爸爸干保安每月1200元的工资。对于智霖的身体,医生建议每天做一次康复训练。稍微好一点的康复机构每次要65元,如果不坚持做康复锻炼,他的肌肉会很快萎缩。经过智霖爸爸的反复寻找和软磨硬泡,终于找到了一家便宜的,每次30元,于是,不管刮风下雨,这爷俩每天下午都会奔波在去康复锻炼的路上。 听到这里,高睿坚定了心中的想法:争取父母的支持,资助智霖做康复训练,希望他能和自己一样正常跑跳。 高睿的想法得到了爸妈的大力支持。第二天,他就让妈妈领着,买了一些水果去看望智霖,并把前两年攒的压岁钱都交给了智霖的爸爸。 光阴似箭,与智霖相识已有三年,每年的压岁钱高睿都不舍得花,攒起来送到智霖家里。他还把妈妈今年刚开始实施的“每月100块钱零花钱”也攒了下来,用于智霖的康复。 几年的康复训练坚持下来,智霖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刚过完年,智霖的奶奶抱着刚独自走了一步就跌倒在地的孙子,边哭边说:“我和智霖他爸已经商量好了,我们准备把他送出去。我已经85岁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给不了他更好的照顾。你是个好孩子,我们都已经尽力了。”说完,老人又抱着孙子哭了起来。 这件事情对高睿触动很大,他觉得在给予他们物质帮助的同时,应该给予智霖一家更多的感情关注和陪伴。于是,此后每周周末,高睿都要去看望智霖。陪着他去做康复训练,搀扶着他练习走路,给他讲故事,教他识字、下跳棋。高睿还经常背着智霖到舅舅的“开心农场”里认识农作物,陪他摘新鲜的草莓、和他一起挖“地洞”烤地瓜;推着他到马路上溜达一圈,去公园里玩耍一会儿;有时还会让妈妈开着车,带智霖到野外看野花小草、认识一些昆虫飞鸟…… 高睿还发动了家里的亲人,都来关心智霖一家。高睿的姥姥经常给智霖的奶奶送去新鲜的蔬菜,送点自己磨的面、榨的油,每次来都陪老人说一会儿话。高睿的舅舅也经常跟智霖的爸爸交流,带他一起参加一些“亲子讲座”或是“健康讲座”,鼓励他闲暇时配合康复训练给智霖做健康按摩。如今的智霖性格变得外向了,笑得开心了,手脚也比以前灵活了许多,也更加懂事了。他的变化爸爸和奶奶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冬去春来,光阴荏苒,两个孩子已经携手走过三年,岁月的洗礼坚定了他们对生活的勇气和对未来的希望。高睿告诉智霖:“我就是你的腿脚,我们会一起搀扶着向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