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本报记者 张秋德 通讯员 史祥森 刘晓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昌邑市下营镇政府深谙:科教兴农,科教兴镇的战略意义。加快城镇教育建设步伐,缩小了与城里学校的差距持续扩大,吸引优秀人才到该镇任教,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多年被评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 改善乡村办学条件筑好“巢” 下营镇政府提出“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在财政资金上向教育倾斜,多渠道争取资金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结合本镇实际,积极推进校舍标准化建设。去年前柳小学校舍标准建设投资60余万元进行了校舍重建工作,现已投入使用。为辛庄小学投入50余万元对食堂进行了改建提升,改善了当地学生的就餐条件。同时对廒里幼儿园、常家幼儿园协调了驻地村委和办学单位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提高了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水平。今年新投资了150万元建成了三所高标准的幼儿园。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优先发展的突破口,加大对教师住房、办公、教学设施、设备上的投入,镇政府在美丽的月牙湖畔,下小路东,建成了高标准、经济适用、水电暖齐全的教师公寓,现已投入使用,妥善解决了该镇离家远教师、新分配教师、教育轮岗教师以及实习支教师范生的食宿问题。给教师们提供良好的居住条件和教书育人环境。 提升乡村教师待遇地位引来“凤” 乡镇学校之所以没有吸引力,与教师的待遇水平偏低有关。这就需要提升乡镇教师福利待遇和职业荣誉,让优秀人才“下得去”“想下去”。该镇政府加大对教师的奖励力度,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根据市教育系统的文件精神修订了《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办法》《下营镇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量化评分细则》《办学章程》等制度,细化、量化、硬化刚性管理措施,层层分解,落实到人,使该镇学校管理工作向精细化迈进。去年昌邑市实行了县管校聘和绩效考核等工作,为今后的教职工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下营学校的县管校聘工作作为成功典型被中央电视台和省教育电视台录播。 下营镇政府设立了教学成果奖,对当年度教学成绩突出,成果显著的教师进行了适当的奖励。有效地鼓舞了教师的士气,激发了工作热情。让教师们真真切切感到在乡村任教有盼头、有想头,深感“我是乡村教师我骄傲”的自豪感。 解决乡村教师后顾之忧留住“凤”。“农村留不住好教师”,一些农村学校实际上成了优秀教师的“跳板”,锻炼城区学校教师的“摇篮”。为了使每年引来的“金凤凰”留的住“挖”不走,镇政府通过完善乡镇补助、鼓励乡村教师长期从教;保障乡村教师安居乐业,让乡村教师真正看到希望,感到有奔头。 “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明天的希望。”教育的发展,关乎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兴盛,下营镇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特别是对农村教育事业的公共财政资源投入。提升了乡镇教师待遇,稳定了教师队伍,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
|
|
|